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首页 2021-08-01 14:42: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由此,可以深刻透视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尚不适应高质量发展,在产业、产品、产量等方面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错位。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一是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更高的要求和多样化的需求,优化升级产业布局;二是适应人民对产品品质和品牌的需求,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三是适应人民对商品和服务富有创意的个性化需求,从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转向柔性化、个性化生产方式。

中小企业面临困难的主要原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且提出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因而要求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一判断标志着:一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生历史性变化,这就要求必须以新阶段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任务审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找到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的真问题、真原因,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思路与措施;二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供给侧的问题,这就要求必须从中小企业自身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这就要求必须把问题聚焦在中小企业供给的结构错位上。

依据以上判断,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在产业、产品、产量等方面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产生错位,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其一,产业错位。在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表现在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呈现消费多样化的升级趋势。第一,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2018年我国恩格尔系数达到28.4%,达到联合国划定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这意味着,随着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与生存相关的食物消费等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居民用于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的消费占比随之不断提高。第二,衣着消费占比趋于下降。据美国国际棉花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62%的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愿意在支付同样价格的情况下,购买更加生态及环保的衣服。第三,住房消费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户均达到一套房时,房地产业进入稳定调整阶段。目前我国已达到这一标准,特别是在当下,房地产业已经进入调整阶段。此外,从商品房销售与家电消费增长的相互关系来看,也已经出现了二者相背离的现象,表明住房只买不住问题比较突出。第四,汽车消费进入稳定阶段。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达到千人一百辆车的拥有量时,汽车市场进入稳定调整阶段。与居民在衣食住行等物质商品消费比重下降相对应,居民非物质消费比重随之上升。

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必然要求产业升级,以提供居民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如果产业并未随之发生升级,必然导致产业发展与人民生活需求的错位。

其二,产品错位。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表现为居民开始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呈现品质化的消费升级。第一,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品质,商务部2018年5月发布《主要消费品供需状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指出,超过70%的消费者认为品质是购买进口文教体育休闲用品、化妆品、家居和家装用品的主要考虑因素。二是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三是居民越来越注重理性消费,追求产品的性价比。

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品质、品牌和性价比的理性消费,与当下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了错位。

其三,产量错位。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表现为居民开始追求彰显个性特质的生活,呈现个性化的消费升级。一是消费者的消费越来越趋向个性化,要求突出个人品位。二是消费者越来越青睐创意产品。淘宝2019年10月7日发布的统计显示,个性消费、创意经济已经成为一股席卷各个年龄层的消费大势。

居民个性化消费的兴起,必然与企业的批量化生产和追求规模经济的供给行为形成错位,导致企业产能过剩和库存增加,利润下降。

我国的消费和需求之间之所以会出现错位,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的转型升级不同于消费的转型升级,消费升级可以随着收入的增长自然而平滑地实现,生产的转型升级,由于需要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甚至产业转移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因而是一系列的创新过程,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即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新旧动能转换三大关口。

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

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随着居民消费的升级而转型升级,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就是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第一,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不可逆转。消费的不断升级,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一是我国工资收入快速增长。二是作为消费主力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和所占比重快速增加。三是我国近几年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从美国1964年至2017年50多年间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也可以佐证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迁的未来趋势。从1964年到2017年,美国非耐用品消费比重从37.1%降到21.1%;耐用品消费比重从14.5%降到11%;汽车消费占比从6.3%降到3.7%;服务消费所占比重则从48.4%上升到67.9%。美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明显表现出物质消费比重不断下降、非物质消费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

第二,中国加快转型的高质量发展势不可挡。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因此,面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就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第三,中小企业经受着转型升级相对滞后带来的淘汰和死亡压力。主要体现在新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有所减少,企业注销数量快速增加,新设企业与注销企业数量比值明显下降。显然,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小企业只有加快转型升级,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必须以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沿着以下三个方向推进。

第一,产业升级。为了适应人民对物质文化更高的要求和多样化的需求,中小企业的产业布局必须进行优化升级。第一,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必须顺势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者嵌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中,才能为自己开辟出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加快向服务业布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是一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几年来,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18年已经达到59.7%,拉动全国GDP增长3.9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5个百分点,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中小企业向服务业转移就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如北京市2018年新登记企业18.33万户,其中服务业企业数量占比高达94.4%,注册资本占比高达90.3%。第三,加快向直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业布局。按照国际经济发展的经验,人均GDP在1万-2万美元期间,将会诞生出一批伟大的消费品企业。

第二,产品升级。为了适应人民对产品品质和品牌的需求,中小企业必须推进产品的升级换代。第一,以产品的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和品牌认可度为目标。实施“三品”专项行动计划,核心要义就是推动国内产品对标达标世界同类产品。第二,以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在制造业中,我国传统产业占比达到80%以上,因而实现“三品”行动目标的重点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这是因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强国目标。从跨越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发展经验来看,是否能够建立起强大的制造业是二者的分水岭。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深圳市经济转型的成功,就有赖于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在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8.6%,增速达到71.9%,远远高于工业投资增长27.5%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4%的增长速度,因而到2018年深圳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保持在40%以上。第三,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为手段。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成为新技术革命的基本标志,因而必须借助新技术革命的东风实现“三品”专项行动目标。在这方面,我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第四,以企业联合为平台。在产品的升级换代过程中,由于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品牌等方面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因而要实现“三品”专项行动目标,就必须联合起来,整合产业链,形成集聚力量。例如,浙江省嵊州市将生产领带的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和最具有竞争力的领带基地;同样诸暨市大塘镇将制袜中小企业集聚起来,成为世界袜业市场的主要生产基地。

第三,产量调整。为了适应人民对商品和服务富有创意的个性化需求的增长,中小企业必须从批量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转向柔性化、个性化的生产方式。第一,推进产品设计的个性化。要针对不同消费主体的个性化特征,设计出符合他们特质、彰显他们个性和富有创意的产品。第二,推进经营业态和经营模式的个性化。发展新经济,不仅仅要发展新产业、新技术,还包括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因此,中小企业在转向个性化的生产方式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购买方式和支付方式的改变。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8年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70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4%。人们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具有活力的新模式和新业态选择。中小企业的巨大优势就在于灵活性、适应性、创新性,因而居民的富有创意的个性化消费的发展将会为中小企业创造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的战略转型升级

其一,行业发展空间及定位的思考。一个可持续长期上涨的企业是处在或者转型进入一个长期、可持续上升的产业周期中,要想长期可持续健康上涨,处于一个或连续几个可持续上升的产业周期非常重要,企业家一定要站到企业所处的产业层面去思考企业未来的布局和定位,如果企业所在的行业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可以选择聚焦型战略,把行业产业链上的每一环节做大做强;如果企业所在的行业空间不大并且附加值不高,企业要考虑的是顺着所在行业的延伸领域寻找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或者跨出这个行业另谋天地。

其二,产业链利润区的选择。之所以很多企业顺着产业链进行上下游产业的延伸,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利润区间的选择,由低利润区走向高利润区是所有企业的追求,以在有限资源下创造更大的价值为目标,从“做量”业务向“高附加值”业务的演变,微笑曲线的两端是企业发力的重点,研发和营销生产商永远是产品导向,产品导向是建立在有排他性的技术、专利等门槛,对于大多数充分竞争性的产品来讲,通过减少营销层级,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更便捷的服务获取更高的价值回报是企业转型的路径。

其三,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的问题表层是产品、业绩问题,深层是组织、人力资源和营销等内部管理问题,更高层面是战略布局和商业模式创新问题,不断迭代升级的科技发展、互联网推动下的新兴经济以及新消费群体理念的转变都在引导或倒逼企业的商业模式变革,比如陕西陕鼓动力由产品生产商向方案或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山东如意科技集团由一个面料制造企业转变为品牌服装零售商的产业链延伸;探路者户外用品基于云平台开发和数据分析,构建纵向完整、横向协同的业务生态;一品嘉供应链管理基于产业集群和生态打造供应链服务平台等。

其四,“内生+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在行业快速发展期,大多企业选择的都是内生式发展,在行业竞争加剧进入低速增长期以及整合期,企业分化加剧,整合是必然趋势,不整合就被整合,外延式发展的逻辑就是积极采取对外合作、兼并收购等措施努力将公司做大,有助企业丰富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实现快速扩张。积极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运用联盟、并购等策略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和扩大现有业务规模,完成企业的飞跃式发展;创新机制,尝试合资公司制及合伙制等方式嫁接合作伙伴的能力——品牌、渠道、研发及管理技能等,打造核心竞争力。

其五,强化基础管理体系是基础。一般来讲,企业的基础管理体系围绕组织保障体系、目标管理体系、绩效考核体系、财务预算体系、客户管理体系和流程规范体系六大基础管理体系建设展开。通过组织保障体系,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设置(分为过渡期和完善期),明晰职责、定岗定编;通过目标管理体系分解企业的年度目标,明确各岗位的关键考核指标,建立基于月度绩效考核的月度述职制度,加强过程控制及即时考核激励;通过绩效考核体系规范薪资结构,强化绩效考核,明晰月度、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应用,把绩效考核与员工晋升体系相结合,体现“多劳多得”的公开公正公平为导向;通过财务预算体系细化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强化内部控制,降低经营风险,有效降低营运成本;通过客户管理体系建立起基于客户信息搜集、客户拓展及客户管理与维护制度;通过流程规范体系梳理基于业务和管理的相关流程,规范的流程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

其六,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是保障。人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人力成本也是企业最大的成本,团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企业快速发展的牵引和保障,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把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引进来;另一方面要建立培训体系,注重内部员工的培养,提升整体素质和技能,加强文化认同,要注重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和针对部门岗位和职级的分级培训,通过导入培训积分管理机制将培训工作作为员工绩效、薪酬、晋升等的考核标准,真正推动企业的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谁拥有人才队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随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意识到人才是企业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最可增值的要素,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企业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能吸引到人才,有的企业是由于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还有的企业是没有建立起员工晋升和培养体系,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其七,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小战略”。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仅能关注企业短期利益,忽视或无暇顾及长远利益。中小企业有没有必要进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能否帮助企业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如何开展、如何有效落地?

中小企业充分重视战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须摒弃“大而全”的思想,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掌握关键成功因素,制定精简的“小战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具体来讲,中小企业有以下选择途径:

一是填补战略。中小企业普遍势单力薄、竞争力弱,难以与大企业进行直接竞争和抗衡,参与市场竞争时应扬长避短、避实就虚,选择和填补大企业忽视的区域、细分市场等,为自身的发展壮大寻求必要的空间和时间。

二是借势战略。中小企业在发展前期的“借力借势”战略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大型企业往往具有品牌优势和可靠的市场地位,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服务,与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促进自身快速成长。

温州虹桥镇的中小企业之所以获得迅速发展,是因为它们首先以32家上等级、上规模的全国股份制大企业为“龙头”,采取“委托加工、协议加工、参股合资”的方法,和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加工配套服务关系,拉动了虹桥镇350家小企业联动发展,使虹桥镇成为浙江耀眼的明珠。

三是搭船战略。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在构建国际营销渠道上与大型企业显著不同。大型企业可以自主建设强大的海外营销网络,甚至子公司、分公司体系,实现对产品流通渠道的控制。中小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可以采取“搭船出海”的策略,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与服务进入国际市场。“搭船出海”战略的另一应用是为某些进驻中国的跨国公司提供代工生产,然后借助跨国公司的强大销售网络进入国际市场;中小企业还可以与外商进行多形式合作,依靠成本优势,借用外商的资金、技术、渠道和管理,解决自身发展在相关方面的不足。

四是虚拟战略。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各种资源都较为缺乏,而虚拟经营则是一种克服资源缺乏劣势的现代营销模式,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在刀刃上。“虚拟经营”仅保留企业掌握的核心能力,比如营销或设计能力等,而将其他职能虚拟化并由外部机构提供。因此,对于能掌握核心资源或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讲,虚拟经营战略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耐克公司的发展便是“虚拟战略”成功应用的典范。耐克既无生产车间又无销售网络,但拥有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生产和销售等全部虚拟化,均由外部组织提供。

五是联合战略。中小企业整体表现强大,个体普遍较弱的特征非常明显。联合战略是以战略联盟协议为基础,通过多家相互独立的企业在特定资源或项目上展开充分合作。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咨询研究员)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原创者,本网是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