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西子柿子化外》

首页 2025-10-16 15:40:46

胡立新诗词《贫道子-西子柿子化外》

风吹草动见柿子,心闲无意即如是,化外妙笔一丹青,任凭东坡苏堤吟。

心闲无意即如是:胡立新《贫道子-西子柿子化外》中的禅意突围

胡立新先生的《贫道子-西子柿子化外》如一轴徐徐展开的禅意画卷,在短短四句诗中构建了一个超越世俗的审美空间。“风吹草动见柿子,心闲无意即如是”开篇即呈现出一个不假雕饰的自然场景——风过草动间,柿子自然显现,而观者的心境亦是闲适无求。这种“无心”状态,恰是禅宗推崇的至高境界。

诗中的“化外”二字尤为关键。它既指物理空间的超越——西子湖畔、苏堤之外的化外之境;更指向精神世界的超脱——超越功利、超越知性、甚至超越艺术本身的纯粹存在。诗人以“妙笔一丹青”自况,却并非标榜技艺,而是暗示这画卷不过是证悟的副产品,是心灵达到“无心”状态后自然流露的创造。

耐人寻味的是末句“任凭东坡苏堤吟”。东坡居士,这位西湖最著名的文化符号,其诗歌成就在此被轻轻搁置。诗人并非不尊重苏轼,而是要超越那种过于文人化、知性化的审美方式,回归到更本源、更直接的感知体验中。柿子就是柿子,风就是风,草就是草,不须典故装点,不赖文辞增色。

胡立新借“贫道子”之号与“柿子”之物,完成了一次对传统文化符号的禅意重构。西子湖不再仅仅是文人雅集的背景,苏堤也不再只是凭吊古人的场所,它们都成为了证悟的契机。柿子这一寻常物象,因观者心境的转变而焕发出全新的美学光彩——它不再仅仅是果实,而是整个宇宙的显现,是“如是”本身的展示。

这种审美体验打破了主客二分的传统观赏模式。风吹草动与心闲无意互为因果,外在景象与内在心境浑然一体。诗人不需要“吟”,不需要“赋”,只需要让万物自然呈现,让诗意自行发生。这种创作态度,暗合了石涛“一画论”的精神内核——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而是自然本身通过艺术家的流露。

在当代社会高度工具化、效率化的语境下,胡立新的这首诗提供了一种珍贵的审美抵抗。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诗意也许就隐藏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景物中,只需要一阵风、一株草、一颗柿子的提醒,再加上一颗“心闲无意”的心灵,就能重新发现这个世界原初的美妙。

当我们的心灵从功利计较中抽离,当我们的目光不再执着于符号与意义,那些最简单的存在——如枝头一颗红柿子——便会向我们展现它们全部的丰富性与完整性。这或许就是胡立新通过这首诗传递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在化外之境,找回那颗能够直接与万物照面的初心。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原创者,本网是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