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的百余件文物!!!

首页 2019-01-18 10:42:58

近日,备受两岸争议的特别展览“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如期举行。此次展览消息一经公布便获得圈内关注,它将展出177件日本以及国外馆藏的书画作品,集中呈现颜真卿所代表的中国书法演变史。


而其中,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出的顶级展品《祭侄文稿》引发了轩然大波。《祭侄文稿》为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稿,被公认为书法史上继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之后的“天下第二行书”。此次借出赴日参展,很多网友难以接受,更担心日方保护不当,致使贵重脆弱的文物书画遭受破坏…


说到这里,我国还是有许多文物是禁止出镜的。国家文物局在2002年、2012年和2013年共计发布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195件(组)。这些文物被大众称为国宝,而实际上它们所代表和承载的内容比国宝更多,是一条我们回溯中国历史的脉络。以下是整理到的部分禁止出镜文物,邀您共享!



| 第一批 |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规定64件(组)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名称

时代

出土地点

出土时间

现藏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新石器时代

河南省汝州市

1978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鹰鼎

新石器时代

陕西省渭南市

1958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旧称司母戊鼎)

河南省安阳市

193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

西周

陕西省西安市

1976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

西周

陕西省宝鸡市

清道光初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虢季子白盘

西周

陕西省宝鸡市

清道光年间

中国国家博物馆

凤冠

北京市昌平县

1957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嵌绿松石象牙杯

河南省安阳市

197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西周晋侯苏钟(一套16件)

西周

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

1992年

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馆各收藏一半

大克鼎

西周

陕西省宝鸡市

1890年

上海博物馆

太保鼎

西周

山东省梁山

19世纪中叶

天津博物馆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余姚市

1977年

浙江省博物馆

河姆渡出土陶灶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余姚市

1977年

浙江省博物馆

良渚出土玉琮王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余杭县

1986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水晶杯

战国

浙江省杭州市

1990年

杭州市博物馆

淅川出土铜禁

春秋

河南省南阳市

1978年

河南博物院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春秋中期

河南省郑州市

1923年

原物为一对,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

齐王墓青铜方镜

西汉

山东省淄博市

1980年

淄博博物馆

铸客大铜鼎

战国

安徽省寿县

1933年

安徽博物院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三国(吴)

安徽省马鞍山市

1984年

马鞍山市博物馆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三国(吴)

安徽省马鞍山市

1984年

马鞍山市博物馆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1965年

山西博物院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北齐

山西省太原市

1979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涅槃变相碑

-

-

山西省博物馆

常阳太尊石像



山西博物院

大玉戈

湖北省武汉市

1974年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战国

湖北省随县

1978年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墓外棺

战国

湖北省随县

1978年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青铜尊盘

战国

湖北省随县

1978年

湖北省博物馆

彩漆木雕小座屏

战国

湖北省江陵县

1965年

湖北省博物馆

红山文化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

辽宁省凌源市


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鸭形玻璃注

北燕

辽宁省北票市

1965年

辽宁省博物馆

青铜神树

四川省广汉市

1986年

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出土玉边璋

四川省广汉市

1986年

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摇钱树

东汉

四川省绵阳市

1990年

绵阳市博物馆

铜奔马

东汉

甘肃省武威市

1969年

甘肃省博物馆

铜车马

陕西省西安市

1980年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墙盘

西周

陕西省宝鸡市

1967年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淳化大鼎

西周

陕西省咸阳市

1979年

陕西历史博物馆

何尊

西周早期

陕西省宝鸡市

1963年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茂陵石雕

西汉

陕西省咸阳市

-

茂陵博物馆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陕西省西安市

1623年

西安碑林博物馆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陕西省西安市

1970年

陕西历史博物馆

镶金兽首玛瑙杯

陕西省西安市

1970年

陕西历史博物馆

景云铜钟

唐景云年间

-

-

西安碑林博物馆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陕西省宝鸡市

1987年

法门寺博物馆

八重宝函

陕西省宝鸡市

1987年

法门寺博物馆

铜浮屠

陕西省宝鸡市

1987年

法门寺博物馆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膊

东汉至魏、晋

新疆民丰县

1995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战国

河北省平山县

1974年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中山王铁足铜鼎

战国

河北省平山县

1977年

河北博物院

刘胜金缕玉衣

西汉

河北省满城县

1968年

河北博物院

长信宫灯

西汉

河北省满城县

1968年

河北博物院

铜屏风构件5件

西汉

广东省广州市

1983年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角形玉杯

西汉

广东省广州市

1983年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中晚期

湖南省长沙市

1949年

湖南省博物馆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中晚期

湖南省长沙市

1949年

湖南省博物馆

直裾素纱襌衣

西汉

湖南省长沙市

1972年

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西汉

湖南省长沙市

1972年

湖南省博物馆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西汉

湖南省长沙市

1972年

湖南省博物馆

红地云珠日天锦

北朝

青海省都兰县

1983年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纸本

西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

1991年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花釉里红瓷仓

江西省景德镇

1974年

江西省博物馆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南朝

江苏省南京市

1960年

南京博物院

 

【禁出文物】(195-1)

通过这件器物我们可以回溯二三十年代中国仰韶文化考古的历程,去回溯中国早期群星璀璨文化的发展历程。作为195-I-1文物,这是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1、陶缸是中国现有已知最早的成熟的绘画作品;

2、陶缸是河南(中原)仰韶文化的代表;

3、陶缸是早期考古的代表作。1922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发现秦王寨,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四处仰韶文化之一。以煤山文化为参考的周边诸多早期遗址极有可能构成早期中国人首都圈和核心居住区;

4、器物上的石斧图腾并不是典型的仰韶斧头造型,更像是江汉平原的斧头造型。这有可能是中原文化与江汉文化剧烈冲突的战利品或进献品。

 

【禁出文物】(195-2)

陶鹰鼎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禁出文物】(195-3)

国之重器,独一无二的后母戊鼎!其出土地已修建“殷墟王陵遗址”供人们参观访问。

 

【禁出文物】(195-4)

刻下商周的界碑,利簋。正是这件器物,将武王伐纣的时间定义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禁出文物】(195-5)

大盂鼎。海内三鼎,也称海内三宝,为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

 

【禁出文物】(195-6)

虢季子盘不仅是书法很漂亮,是书法的过度,也是我们研究《诗经》的窗口。毛公鼎也是同期宣王时期的青铜器,可以放在一起做些研究。

 

【禁出文物】(195-7)

凤冠是在195件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极少有的明代作品。倘若书写中国通史,这件器物是明代各种生活艺术之最大集成,也因其主人孝端皇后生前无子而引发“国本”之争,导致万历朝成为明朝历史上由治转乱的转折期。

 

【禁出文物】(195-8)

商代象牙雕刻中最为名贵的精品,也是在博物馆中最难见到的原物之一,嵌绿松石象牙杯。

 

【禁出文物】(195-9)

晋侯稣钟,被盗流失境外追回和考古发掘出土配合的经典。其铭文记载了在西周晚期某王三十三年,晋侯苏奉王命讨伐山东的夙夷,折首执讯,大获全胜,周王劳师,并两次嘉奖赏赐晋侯的史实。


铭文除记载了这次重要的史书无载的战争之外,还为我们留下了两项难得的记录:

一是记录了“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方死霸”五个记时词语。在一件器上有这么完整的时间记录,前所未有,是我们探讨西周历法的重要材料。

二是全篇铭文用硬度超过青铜的利器刻出,且笔划流畅规正,为我们研究西周晚期的冶金工艺提供了一个新的材料。


1992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并购得晋侯稣钟其中的14件,后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此套编钟的另外2枚。晋侯稣钟不仅仅是追回文物的象征,编钟本身也见证了编钟从商铙向甬钟的革命(PS:宝鸡市南郊竹园沟西周鱼伯各墓的3件编钟被看作是目前年代最早的一组西周编钟)。晋侯稣钟对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历史研究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它纠正了以前所谓的厉王在位二十三年的谬传,使厉王在位三十七年的记载得到了确证。铭文还证明史记有关西周晋世家排列的定位有问题:晋侯稣不在宣王而在厉王时。

 

【禁出文物】(195-10)

大克鼎,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海内三鼎之一。2004年2月28日,国家文物局、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曾举办大盂鼎和大克鼎的联合展出,以纪念两座大鼎曾经的主人,捐赠人潘达于100岁华诞。

 

【禁出文物】(195-11)

太保鼎,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唯一一件“梁山七器”。

 

【禁出文物】(195-12)

想今日之漆器,形式多种,类型多样,最早又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我们的祖先使用了漆这种材料来装饰生活呢?或许这件河姆渡朱漆碗可以给出答案。河姆渡出土朱漆碗外壁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大部剥落)。经化学分析为生漆。朱漆碗堪称中国最早的漆器,说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们的先民已将天然漆用于装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禁出文物】(195-13)

欣赏史前文物,就是在艺术与实用中来回切换,在自然与创造中寻找我们进步的每一个阶段!河姆渡出土陶灶是当时发现最早的架釜炊煮专用设备,虽然很朴实无华,但炊具上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有学者指出这件陶灶应该是用于船上。灶的火门上翘,可以防止船体摇晃时灶火掉落到船上。(PS:我国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陶灶2008年出土于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顺山集遗址)

 

【禁出文物】(195-14)

玉器是良渚遗址出土遗物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象征神权的琮、象征财富的璧、象征军权的钺为代表的大型玉礼器开始成组出现并使用。所有的良渚玉琮上都刻有繁简不一的神人兽面纹,显示良渚文化已有了相对统一的崇拜母体。

 

【禁出文物】(195-15)

著名的水晶杯,“穿越”文物代表作。

 

【禁出文物】(195-16)

在中国古代金属加工工艺中,铸造具有突出地位。其中,泥范铸造、金属铸造和熔模铸造(失蜡法)被称为三大铸造技术。这件铜禁是迄今所知的最早失蜡法铸件。

 

【禁出文物】(195-17)

春秋时期方壶标准器,莲鹤方壶。

 

【禁出文物】(195-18)

这件国内难得的矩形铜镜精品,关于其形制,其龙纹,都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禁出文物】(195-19)

铸客大鼎可能是全国所有出土大鼎中体积最大的,也正因其硕大的体量让它在上世纪初的文物贩卖浪潮中幸免于难。

 

【禁出文物】(195-20)

朱然墓出土文物几乎难以见到原件,所以也不知道图片中的配图是否正确。朱然墓木屐几乎是我们目前可以见到的最古老漆木屐,而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有了木屐出现。唐代木屐传至日本,明清之后木屐淡出中国人视野。

 

【禁出文物】(195-21)

朱然墓是迄今发掘的吴墓中等级最高的一座,墓中出土的大量漆器是存世唯一有断代依据的三国时期绘画史料。这件贵族生活图漆盘为陪葬的盛食器。漆盘上黑、红二色绘制贵族宴饮、出游、娱乐、梳妆情景,是三国时期漆器彩画的代表作品。

 

【禁出文物】(195-22)

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是最难见到原件的禁出文物之一。这组文物是北朝文物中难得的精品,无论绘画还是书法都是可以进入艺术史的标准参考。配图为大同市博物馆展出复制品。

 

【禁出文物】(195-23)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关于这组壁画就不多介绍了,社交网络中已经有大量对娄睿墓壁画的讨论,大家可以去搜索看看。

 

【禁出文物】(195-24)

山西猗氏县(今临猗县)大云寺遗物涅槃变相碑,碑形为螭首龟趺,碑身正面中央浮雕为佛祖涅磐之时众弟子举哀情景。上部分雕“纳棺”、“临终遗戒”、“荼毗”、“送葬”四图;碑额部雕众弟子将之护持须弥山;下部为难陀供养图。背面雕为母说法、焚棺和双足显圣、天界起塔等图。

 

【禁出文物】(195-25)

常阳太尊石像收藏于山西博物院纯阳宫。这是十分少见的唐代道教造像之一,其雕凿最早始于唐开元七年(717年),是研究唐代道教、雕塑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禁出文物】(195-26)

在商代玉戈中,湖北省博的这件算是同类最优品。

 

【禁出文物】(195-27)

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曾侯乙编钟,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代表了目前已知的公元前5世纪中国音乐文化的最高水平。且编钟最大的一件都已是目前我国已出土编钟中的最大者。编钟上,刻有关于记事、标音、律名关系的错金铭文,加上钟架簴梁(横梁)、编悬配件上的铭文、磬铭文、磬盒铭文,是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金声玉振”就是由曾侯乙编钟与新制玉磬声音交融产生。

 

【禁出文物】(195-28)

曾侯乙墓外棺棺体框架以青铜打造,棺身以梓木制作,外壁漆绘各式纹饰,堪称铜器、木器、漆器的合体精品,是我国迄今所见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禁出文物】(195-29)

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也是以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件最优者。

 

【禁出文物】(195-30)

见过天星观的小座屏,见过九连墩的小座屏,虽形制相近,但都不及望山这件小座屏。相距不远的出土地,都诞生了这种令人惊叹的物件,凝望其身,视线久久不忍离去。座屏各个部分均可拆卸,这些构件组成了动态的画面,非常生动。

 

【禁出文物】(195-31)

红山女神!

 

【禁出文物】(195-32)

禁出文物中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代表,从罗马帝国输入的进口玻璃产品孤例,鸭形玻璃注。辽宁博物馆“古代辽宁”常设展品。

 

【禁出文物】(195-33)

我们不能用今日已知的中原文明去解读未知的古蜀文明,文明的传递有循序渐进式的,也有断崖式的,这是我见到这些三星堆文物所能想到的。青铜神树最真实的意义,恐怕除了古蜀人自己,无人知晓。

 

【禁出文物】(195-34)

关于三星堆出土玉边璋纹饰的解释,除了官方文案中有关“山”的描述外,还有涉及古蜀人一夫多妻制婚姻生育状态以及古蜀人生殖崇拜性文化意识等解读。学术期刊上关于这件器物的文章更是不胜枚举。去探索未知恐怕也是禁出文物想要传递的内容。

 

【禁出文物】(195-35)

摇钱树主要出土于四川盆地,是汉代至三国时期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征的丧葬流行用品。绵阳市博物馆收藏的东汉摇钱树是目前国内现存摇钱树中最高大、保存最完整、工艺最复杂的一株,被誉为“绵阳五绝”之一。

 

【禁出文物】(195-36)

由郭沫若先生命名的铜奔马可能是中国博物馆中最难见到原件的文物之一,与之相反,它也可能是大众最熟悉的中国文物之一。1983年10月它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名气越大,争议越多,它为何“马”,所踏何物,其墓主人的所属朝代和姓名,至今都还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禁出文物】(195-37)

秦代写实造型艺术的代表作,铜车马。它们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对研究中国古代车马制度、雕刻艺术和冶炼技术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禁出文物】(195-38)

墙盘现藏于宝鸡周原博物院。墙盘出土于完整的未经破坏的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是研究西周铜器断代的一件重要标准器。通过铭文记载的墙家族史记,也可进一步认识周原遗址的性质,理解它在西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禁出文物】(195-39)

淳化大鼎是西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也是商周时期除传说中的后母戊鼎外,唯一经考古发掘出土于墓葬而非窖藏的大型青铜鼎。鼎的腹部一周铸有三个耳鋬,鋬上装饰兽面,为该形制孤例。全鼎无铭文,以出土地命名,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改造后亮相国宝厅的第一位“嘉宾”。

 

【禁出文物】(195-40)

何尊于1963年6月出土,后从废品收购站救回成为宝鸡市博物馆第一件青铜器藏品。1975年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为清除害锈在其内底发现铭文并将其命名为“何尊”。铭文述及周初重要史事,与成周(洛阳)的兴建有关,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作用。也因出现最早的“中国”一词,将何尊载入史册。

 

【禁出文物】(195-41)

西汉名将霍去病十七岁初征战场就单刀直入匈奴营帐,两次河西之战勇破匈奴大捷而归,可惜年仅23岁因病早逝。汉武帝将其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位于墓前及墓四周的石雕共有16件,它们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禁出文物】(195-42)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宗教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景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由叙利亚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于公元428-431创立,在波斯建立教会。景教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成为汉学研究一个活跃的领域。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兴盛,并在全国都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汉族民众所信奉。}

 

【禁出文物】(195-43)

何为盛唐?也许就是金银器之奢华,舞马衔杯之宫廷盛况。唐王朝的盛景便缩影至这件银壶,其皮囊造型也反映了唐中原民族与北方契丹民族的文化交流。

 

【禁出文物】(195-64)

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最后一件。砖印模画属于南朝墓葬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这组以竹林七贤为主题的砖画则是其中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幅魏晋人物画实物。


第二批


2012年6月26日,中国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发布“关于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其中37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境展出。


序号

名称

时代

收藏单位

书法作品

1

陆机《平复帖》卷

西晋

故宫博物院

2

王珣《伯远帖》卷

东晋

故宫博物院

3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卷

故宫博物院

4

欧阳询《梦奠帖》卷

辽宁省博物馆

5

国诠书《善见律》卷

故宫博物院

6

怀素《苦笋帖》卷

上海博物馆

7

杜牧《张好好诗》卷

故宫博物院

8

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

辽宁省博物馆

9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10

林逋《自书诗》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1

蔡襄《自书诗》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2

文彦博《三帖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3

韩琦《行楷信札卷》

北宋

贵州省博物馆

14

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

北宋

上海博物馆

15

黄庭坚《诸上座》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6

米芾《苕溪诗》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17

赵佶《草书千字文》卷

北宋

辽宁省博物馆

绘画作品

18

展子虔《游春图》卷

故宫博物院

19

韩滉《五牛图》卷

故宫博物院

20

周昉《挥扇仕女图》卷 [3]

故宫博物院

21

孙位《高逸图》卷

上海博物馆

22

王齐翰《勘书图》卷

五代

南京大学

23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4

胡瓌《卓歇图》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5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6

卫贤《高士图》轴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7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五代

辽宁省博物馆

28

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五代

故宫博物院

29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0

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1

祁序《江山牧放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2

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3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4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北宋

故宫博物院

35

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卷

南宋

故宫博物院

36

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

南宋

故宫博物院

37

宋人摹阎立本《步辇图》卷

宋代

故宫博物院

 

【禁出文物】(195-65)

国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均为书画作品,首件作品一定是张伯驹先生重金购得并捐献国家的《平复帖》,“在昔欲阻《照夜白图》出国而未能,此则终了宿愿,亦吾生之一大事。”《平复帖》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禁出文物】(195-66)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行书书法作品,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它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以“三希”闻名。正文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其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图。

 


| 第三批 |


2013年8月19号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有94件(组)一级文物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含青铜器、陶瓷、玉器、杂项等四类。


序号

名称

收藏单位

备 注

青铜器类

1

商子龙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


2

商四羊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38年湖南宁乡月山铺出土

3

商龙纹兕觥

山西博物院

1959年山西石楼桃花庄出土

4

商大禾方鼎

湖南省博物馆

1959年湖南宁乡出土

5

商铜立人像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

6

西周天亡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

陕西省宝鸡市

7

西周伯矩鬲

首都博物馆

1975年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地251号墓地出土

8

西周晋侯鸟尊

山西博物院

1992年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

9

西周害夫簋(夫音同胡)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1978年陕西扶风法门镇齐村出土

10

西周逨盘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11

春秋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出土

12

战国商鞅方升

上海博物馆


13

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南京博物院

1982年江苏盱眙南窑庄出土

14

西汉诅盟场面贮贝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15

西汉彩绘人物车马镜

西安博物院

1963年陕西西安红庙坡出土

16

西汉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

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陶瓷类

1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

2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3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

3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贴塑人纹双系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4年青海乐都柳湾墓葬出土

4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网纹船形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

5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彩绘蟠龙纹陶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第3072号墓出土

6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人形双系瓶

甘肃省博物馆

1973年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出土

7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彩陶八角星纹豆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74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8

吴“永安三年”款青釉堆塑谷仓罐

故宫博物院

1935年浙江绍兴出土

9

吴“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5年江苏南京赵士岗吴墓出土

10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南京市博物馆

1983年江苏南京雨花区长岗村出土

11

西晋青釉神兽尊

南京博物院

1976年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出土

12

北齐青釉仰覆莲花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

13

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

河南博物院

1971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

14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

天津博物馆


15

唐青釉凤首龙柄壶

故宫博物院



16

唐鲁山窑黑釉蓝斑腰鼓

故宫博物院


17

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7年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

18

唐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

扬州博物馆

1974年江苏扬州石塔路出土

19

唐越窑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

临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1980年浙江临安水邱氏墓出土

20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贴花人物纹壶

湖南省博物馆

1973年湖南衡阳出土

21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59年陕西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

22

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

辽宁省博物馆

1971年辽宁北票水泉辽墓出土

23

五代越窑莲花式托盏

苏州博物馆

1956年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出土

24

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25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故宫博物院


26

北宋官窑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


27

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故宫博物院


28

北宋定窑白釉刻莲花瓣纹龙首净瓶

定州市博物馆

1969年河北定县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

29

北宋官窑贯耳尊

吉林省博物院


30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故宫博物院


31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南京市博物馆

1959年南京印堂村观音山沐英墓出土

32

元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


玉器类

1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出土

2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钺

浙江省博物馆

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

3

夏七孔玉刀

洛阳博物馆

1975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4

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

山西博物院

1992年山西曲沃M63墓(晋穆侯次夫人墓)出土

5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

湖北省博物馆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6

西汉“皇后之玺”玉玺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8年陕西咸阳汉高祖长陵附近发现

7

东汉镂雕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

定州市博物馆

1969年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

8

西晋神兽纹玉樽

湖南省博物馆

1991年湖南安乡西晋刘弘墓出土

9

元“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龙钮玉印

西藏博物馆


杂项类

1

商太阳神鸟金箔片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2

商金杖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3

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5号战国墓出土

4

西汉“滇王之印”金印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出土

5

西汉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6

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

镇江博物馆

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窖藏出土

7

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湖北省博物馆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8

西汉识文彩绘盝顶长方形漆奁

湖南省博物馆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

9

西汉黑漆朱绘六博具

湖南省博物馆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

10

吴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4年安徽马鞍山三国吴朱然墓出土

11

吴皮胎犀皮漆鎏金铜扣耳杯(2件)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4年安徽马鞍山三国吴朱然墓出土

12

北宋木雕真珠舍利宝幢(含木函)

苏州博物馆

1978年江苏苏州瑞光寺塔出土

13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山东省博物馆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14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浙江省博物馆

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

15

隋绿玻璃盖罐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16

隋绿玻璃小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17

汉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1995年新疆尉犁营盘遗址墓地出土

18

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

敦煌研究院

1965年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

19

北朝方格兽纹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1968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99号墓出土

20

北宋灵鹫纹锦袍

故宫博物院

1953年新疆阿拉尔出土

21

战国石鼓(1组10只)

故宫博物院


22

唐昭陵六骏石刻(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4幅)

西安碑林博物馆

1950年原陕西历史博物馆移交

23

宋拓西岳华山庙碑册(华阴本)

故宫博物院


24

明曹全碑初拓本(“因”字不损本)

上海博物馆


25

唐写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

故宫博物院


26

北宋刻开宝藏本《阿惟越致经》(1卷)

中国国家图书馆


27

北宋刻本《范仲淹文集》(30卷)

中国国家图书馆


28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1组)

陕西历史博物馆


29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1组)

陕西历史博物馆


30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图(1组)

陕西历史博物馆


31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1组)

陕西历史博物馆


32

战国简《金縢》

清华大学


33

战国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

荆门市博物馆


34

战国楚简《孔子诗论》

上海博物馆


35

秦云梦睡虎地秦简《语书》

湖北省博物馆


36

秦简《数》

湖南大学


37

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

湖南省博物馆



【禁出文物】(195-102)

国家博物馆藏商代子龙鼎,是迄今发现最大的商代圆鼎,也是目前已知带有“龙”字最早的青铜器。

 

【禁出文物】(195-103)

商时期湖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从造型上选用了中原地区较少使用的动物形象,纹饰方面也富有变化,反映了中原文化与南方部落之间的交融影响。这些特点在四羊方尊身上均有体现。就器物造型来说,方尊也是入选教科书的一件精美文物。

 

【禁出文物】(195-104)

兕觥究竟是何种器物,众说纷纭,所以山西省博命名“龙形觥”似乎更为妥帖。这件器物与其他博物馆收藏的商周兕觥形制不同,觥首作龙头型,昂起露齿,背有长盖,中部有钮,器无鋬,下为圈足,器侧饰龟纹和形似扬子鳄的鼍纹极为少见,是独此一件的角形觥样式孤品。


【禁出文物】(195-105)

商大禾方鼎是在大炼钢铁时期通过废品收购站找到的著名青铜器之一,所幸被切割的十多块在两三年内分别找齐,并最终修补成为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这件神奇器物。见到实物会感觉比想象中的方鼎要小很多,而关于鼎上人像的研究至今仍在继续,作为形制孤品,方鼎当仁不让的禁出!


【禁出文物】(195-106)

三星堆大立人像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单这一点已经足够禁出。立人像其背后以三星堆文化所代表的古蜀文明,留下这些器物来讲述一种文明从诞生到吞并消逝的过程,这部分是古蜀文明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礼物。

 

【禁出文物】(195-107)

西周天亡簋是西周铜器断代的标准器,其铭文记录周武王在伐纣灭商后举行祭祀大典之事。此外,天亡簋铭文开创辞赋先河,是中国韵文的最早表现形式。

 

【禁出文物】(195-108)

首都博物馆唯一禁出文物,是西周青铜礼器中较为少见的鬲。伯矩鬲全身以牛首为主要装饰,不加地纹,主体纹饰皆为高浮雕,给人雄奇威武之感。以伯矩鬲为代表的一批带有燕侯铭文的青铜器,确定了北京超过三千年的建城史,并且就是西周时期燕国的都城所在。

 

【禁出文物】(195-109)

在古青铜器中,有一种模拟鸟兽形状的盛酒器,以“尊彝”二字共名,它们显示了中国青铜时代,在铸造业领域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水平。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出土的鸟尊,是西周时期最流行鸟与象形象的完美结合,为尊形酒器之代表作。

 

 【禁出文物】(195-110)

㝬簋是存世商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件,堪称“簋王”。这是罕见的西周天子自做青铜器,其铭文也是周厉王为祭祀先王而亲自创作的一篇祝词。现存另外两件由周厉王主导铸造的祭祀礼器为五祀㝬钟(陕历博)和宗周钟(台故)。

 

【禁出文物】(195-111)

西周逨盘绘出了西周历史的大致轮廓,其铭文实际提及十二位周王,印证了《史记》的相关记载,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其出土地杨家村遗址前后数次大量青铜器的出土,对夏商周断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禁出文物】(195-112)

中国最有名的一把剑。如果有机会亲临湖北省博物馆,就请近距离欣赏越王勾践剑千年不朽之旷世其材,欣赏剑身的铭文和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欣赏剑格上的蓝色玻璃和绿松石,欣赏剑首那难以复刻的同心圆纹。

 

【禁出文物】(195-113)

商鞅方升是上海博物馆几乎不展的一件秦青铜器,也是中国度量衡历史的标准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今天在各个博物馆常看到的秦尺、秦权、秦量,为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奠定了基础。

 

 【禁出文物】(195-114)

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的珍贵之处不仅是在它的工艺上,它的圈足外延刻有”陈璋伐匽(燕)之获“等29个字,印证了齐宣王趁着燕国内乱,差点灭了燕国的记载。铜壶出土时连同壶口金兽和内容物摊放在一起的照片,也是十分有趣。

 

【禁出文物】(195-115)

西汉诅盟场面贮贝器是云南普宁石寨山出土一系列青铜贮贝器中人物形象最多者,其盖上铸造的活动场景气势磅礴,展现了古滇国杀祭诅盟场面。对于没有文字记录的西南古国来说,这些贮贝器就是他们记录历史最生动的载体。

 

【禁出文物】(195-116) 

西汉彩绘人物车马镜,据了解从发现至今可能只展过一次,而且是以极低调的方式限时展出……


【禁出文物】(195-117)

重庆三峡博物馆《史记》展用了大量石寨山出土文物来讲述滇地区域青铜时代独特的文化风貌,它们以直观写实的方式描述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贮贝器的盛衰与滇王的政治命运相联系,随着汉文化的深入,滇王失去了统治滇国的权力,独具特色的古滇国青铜器也随即退出历史舞台。


【禁出文物】(195-130)

以白釉绿彩为代表的一批北齐陶瓷制品,是从传统的釉陶发展到唐三彩,或者从北方早期釉陶到北方早期瓷器的过渡期产物。这些文物出土墓葬等级极高,随葬数量有限,十分珍贵。河南博物院藏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是其中最优品。

 

【禁出文物】(195-131)

可能白釉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瓷器时代,在隋代墓葬中开始出现真正意义的白瓷。天津博物馆收藏的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从形制上与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李静训墓出土双联传瓶完全相同,但瓶底多铭文,是研究隋代白瓷及双腹并联器型的珍贵资料。

 

【禁出文物】(195-132)

青釉凤首龙柄壶是一件唐代北方青釉瓷器的代表器物,为传世孤品。以凤头来装饰陶瓷,在唐以前很少发现,随着中西交往的发展,波斯文化的一些特征出现在唐代工匠制作的器物中,青釉凤首龙柄壶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不过有学者从胎釉、纹饰和形制等判断此壶诞生可能更早,为隋代作品。

 

【禁出文物】(195-133)

唐鲁山窑黑釉蓝斑腰鼓是禁出文物中少有的乐器造型类作品,是鲁山窑难的的完整器物。在河南、山西和江苏等省份均有发现鲁山窑瓷器残件,这些出土器物能帮助今人了解唐代陶瓷鼓的传播、形状、纹饰、置放部位和击拍姿态等。

 

【禁出文物】(195-134)

唐时期的物质文化和对外交流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从这件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的娱乐生活,唐代的乐器,唐代的人物形象等等,毫无疑问的这件器物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禁出文物】(195-135)

唐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可能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器物,唐长沙窑是唐朝对外输出的重要瓷器商品,其外销所依托的正是扬州这样国际大港。也正因为如此,长沙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风格并不限于唐代传统审美,而是大量吸收来自西亚波斯一带的文化艺术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