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盛行各种预言奇书,其中因为预言准确,而被不少古代读书人列为"中国古代十大预言"
它们分别是:
吕望《乾坤万年歌》
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马前课》
唐•李淳风《藏头诗》
唐•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
唐•黄檗《黄櫱禅师诗》
北宋•邵雍《梅花诗》
明•刘基《烧饼歌》
明•刘基《金陵塔碑文》
清•高静涵《步虚大师预言》
民国•某易学家《武侯百年乩》
在那个没有版权费,没有专利权的时代,能够花心思写出这类书的作者,的确是本着一股热情的学术态度,才能完成如此玄之又玄的著作。
但是,不少研究者指出,这类书的作者,往往都是托名于文化名人。以上作者并非真实的作者。
作为中华历史第一预言奇书,名气最大的当属唐代的李淳风、袁天罡合作完成的《推背图》。
李淳风和袁天罡
推背图
作为大唐玄学界一对完美的CP组合,李淳风、袁天罡这哥俩,在学术创见上,毫无违和感。
相传,《推背图》的产生,是因为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听闻此二人神算惊世,便以国家的名义,要求他们为大唐算一算国运。
唐太宗李世民
接到圣旨后,李淳风和袁天罡立刻当着李世民的面,以超越计算机的速度,进行推算。
毕竟,这是皇帝老爷出的考题,怎么能不认真?
为严肃考场纪律,防止两个基友暗通款曲,搞作弊互相抄袭,唐太宗命令李淳风和袁天罡,以背靠背的方式各自推算。
可能考虑到大唐天子李世民的智商未必看得懂预言,
于是,李淳风和袁天罡,一个用诗句描述后世情形,一个用图画进行描摹。
万万没想到,李淳风用易经八卦一下子就算上了瘾,找到了做奥数的快感。
这时,袁天罡多留个心眼,偷偷地在背后推了李淳风一把,嘀咕着:"老弟,天机不可泄漏,赶紧算完回去洗洗睡吧。"
熟料,李淳风已经算到了唐朝以后的2000年命运。
当然,李淳风知道已经算的可以了,不能再算了,再算下去可能要算到地球毁灭的那一天了。
更何况,可能没算到那个时候,自己已经先累死在皇帝的大殿上。
于是,这本预言的奇书,就定名为《推背图》。
这名字取得相当有味道。
好在,唐朝还没有出现李安导演的作品,否则,也有可能被取名为《断背山》。
据传,《推背图》总共有六十副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都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朝开始一直到未来世界大同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事件。
这种体例,后世叫做看图说话。
《推背图》融合了易学、天文、诗词、谜语、图画为一体。
推背图一
推背图二
但是,因为这部书说的太准确,使得历朝历代统治都心痒痒,基本上都是想看,又害怕看的心态,同时还只准自己看,不许别人看。
所谓后世预言第一禁书,其威力不可谓不大。
这么神奇的《推背图》的核心价值是易经八卦,《易经》一直古代读书人视为群经之首,是一部包涵了天、人、地等复杂学问的重要典籍。
在古代谶纬学说系统内,祈求国运等大事,往往须等待天象地理神异现象出现之时,才能起卦演算,这叫做外应。
正如易经讲究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比如,宋代的易学大家,梅花易数的创始人——邵雍,在编写《皇极经世》这部书时,就以唐尧登位那一年——甲辰年为起始年开始推算,因为这一年就是星象中出现"五星联珠"的特殊年份,以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天空中列成一排而命名的"五星联珠"现象,在古人眼里属于天地磁场的异动状态,最适合做纪元。
那么,今天传世的《推背图》到底是真是假?
这里有不同的说法,后世大多数人认为是假的。
倒不是因为李淳风和袁天罡俩人合伙忽悠李世民,俩人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那绝对是可以的。至少不会在唐朝玄学界出现翟天临事件。
主要是因为,唐太宗看了这本插图版的"看图说话",欣喜地发现了未来,满足了他童真的愿望。
于是,司天监李淳风获得了重大奖励,直接拿唐朝国务院津贴,并列入唐朝皇帝私人风水环境顾问团。而袁天罡却没有获得重赏,其间原因不明,大概是皇帝比较看不懂图画吧。
等到唐太宗一嗝屁,两人就将《推背图》图、文分家,李、袁两家成为世仇。
推背图因被认为预言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禁书。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一上台,就让人找这本书来看。
据说,老赵一看珍本之后,吓得直哆嗦,嘴里直呼:"天了噜,实在是太准啦!"
他一想,这种书怎么能传到民间呢,老百姓都看了,就不相信大宋朝万万岁的美好愿望了。
但是,这时的民间,早有许多藏本。
老赵想,这可咋整?
忽然,他计上心来,干脆哥给你们丫搞个盗版系列。
于是,从他看完《推背图》起,满大街都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推背图》,价格便宜到9.9包邮,甚至充个话费都能送的地步。
甚至,在吴越地区流行用《推背图》给孩子起名。
为啥,因为后世帝王姓啥,这本书里也写了啊。
这仅仅是宋朝出现的版本混乱问题,到了元明清,则还有不少读书人,自作解人,自己动手去修改、添加、编撰,把原来的面目,改的连李淳风和袁天罡都不认识。
最后,被整过容的《推背图》彻底成了看不懂的天书。
《推背图》版本不一,已是事实。如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出现的抄本,有67图像(六十七象与六十甲子明显对应不起来,故为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