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文化和旅游厅局长谈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首页 2020-01-08 13:53:54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文化和旅游部及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扬帆起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取得丰硕成果。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本报推出特别策划,撷取文化和旅游系统2019年的工作亮点,展望2020年工作,观照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的新期待,砥砺奋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北京:文旅融合讲好“北京故事”

2019亮点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联欢活动呈现“世界一流、历史最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园会等国家主场外交活动的文旅板块赢得赞誉,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文旅融合26条”。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3.2亿人次,总收入6220亿元。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在文华大奖上实现“三连冠”。服务市民多样化文化需求,举办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2.3万场,“我们的节日”传统节庆文化活动过万场,惠民低价票政策受益观众达341万余人。“点亮北京”计划扩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被评为2019年中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东城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2020前瞻

深入推进首都文化旅游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围绕“七有五性”保障改善民生,推出“北京生活”,将“我们的节日”、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打造成全民共享的文化节日。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和环球主题公园项目为支撑,开发品牌线路。推动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设计一批有特色的主题探访线路。以精品民宿为抓手,打造乡村旅游的“北京样本”。全力提振入境游发展水平,讲好“北京故事”。

天津:文化名城 河海灵动

2019亮点

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交响音乐会、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开闭幕式文体展演、第四届市民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首批574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标;推动市政府印发《天津市促进旅游业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确定20项重点任务、20项支持政策和20件实事;蓟州区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举办2019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推出10个主题40条旅游精品线路;举办“2020年鼓楼钟声零点跨年市民联欢活动”,打造“节日城市钟声”项目。

2020前瞻

编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双城绿色生态屏障”旅游专项规划。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等主题抓好重大题材艺术创作演出。完成第二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创建全面达标等重点任务,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85座。高标准办好2020年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加大海洋旅游开发,合理规划利用人工、自然海岸线,打造“靠海亲海”的都市海洋休闲体验旅游线路,推动邮轮港城建设。做好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与建设。

河北:京畿福地 乐享河北

2019亮点

深入推进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积极主动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扎实做好冬奥会筹办工作和促进冰雪旅游发展,圆满完成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项任务。文艺精品创作、全域旅游创建、重大活动举办、文旅融合发展等多项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共组织文化惠民“七进”演出1.86万场,惠及观众1300多万人次,超额完成全年1万场演出任务。

2020前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供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努力提升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整体质量和效益。坚持融合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协同、共建共享,守好政治底线、生态底线和安全底线,确保全年组织文化惠民“七进”演出1.2万场次以上,接待海内外游客突破8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山西: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

2019亮点

成为全国第八家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成功升为国家5A级景区。完成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归口管理工作。成功举办第五次旅游发展大会和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命名暨推进大会,制定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价标准,确定了首批100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出台《山西省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实施意见》,制定14项文化旅游地方标准引领行业发展。导游张晓旭在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上获得全国第一名,舞剧《吕梁英雄传》、鼓乐《保卫娘子关》、上党梆子《太行娘亲》等剧目斩获国家大奖。成功举办第二届山西艺术节,103场高规格演出、10个大规模主题展览展现新时代山西文艺工作新面貌。

2020前瞻

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牵引,以规模开发和强势塑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文旅品牌为核心,从供需两端发力,立足文旅融合,强化项目建设;坚持景区为王,创新产品业态;繁荣艺术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宣传推介,塑造山西形象,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带动作用,努力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

内蒙古:文旅业创新发展

2019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为乌兰牧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荣获文华奖,舞蹈《黑缎子坎肩》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金奖;哈民遗址、马鬃山墓群、昆都仑召、白塔火车站旧址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博物院基本陈列“天骄蒙古”荣获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满洲里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草原茶道”系列产品荣获2019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2020前瞻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内蒙古群众艺术馆、音乐厅建设;积极推动旅游提质扩容,切实抓好草原、森林、沙漠、边境等核心品牌景区建设,筹划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大力繁荣艺术创作演出,持续打造“内蒙古音乐”“内蒙古舞蹈”品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做好内蒙古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布展和开办工作;切实加强非遗传承保护,积极创建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重点扶持传统蒙古包营造技艺传承发展;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组织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整理挖掘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

辽宁:深化文旅融合正当时

2019亮点

顺利完成文旅系统省市机构改革,高质量建设文旅行政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两支队伍;强化了文旅融合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了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出台了一批规范性文件,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建设了一批高质量文旅项目,为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19年是打基础、巩固提升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的艺术创作取得了好成绩,以辽宁芭蕾舞团《花木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干字碑》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品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主客共享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绩斐然,新建了900多个旅游厕所、1000多个村文化广场;旅游总收入增长15.9%,优先发展旅游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许多地方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

2020前瞻

围绕两条主线、突出五个方面、抓好几项重点。两条主线,一是继续深化文旅融合,二是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五个方面指建立制度、引导发展,提升层次、力推精品,有效整合、发挥效益,聚焦优势、带动发展,统筹发展、打造品牌;几项重点工作包括编制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启动辽宁长城文化公园建设,深化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文旅产业发展治理模式,继续推进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以盘锦红海滩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推动A级景区建设。

吉林:走出冰雪经济跃升吉林路

2019亮点

从需求和供给双侧发力,以冰雪促进区域联动、社会全要素整合和产业链条拓展,实现“冰雪+”的新突破,走出一条从冰雪旅游到冰雪产业、向冰雪经济跃升的吉林路径。从举办冰雪旅游盛典,到发布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从构建白山黑水旅游共同体,到提出“冰雪丝路”的责任担当,从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报告开题,到刷新冰雪学术研究领域的新高度、引领冰雪产业发展的主基调,吉林冰雪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多彩,成为带热吉林经济的一个新的战略增长极。

2020前瞻

新的一年,希望吉林冰雪实践能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及“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吉林要做好雪文章”重要指示精神的试验田和创新先导区。通过不断努力,将吉林打造成为中国冰雪旅游中心、冰雪文化高地,冰雪人才培训、冰雪运动训练和冰雪装备制造基地,以及冰雪研究前沿阵地。用我们的冰雪世界、冰雪理论、冰雪思想和冰雪精神,共同开创吉林气派、中国景象、世界水平的冰雪经济新时代。

黑龙江: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

2019亮点

舞蹈《红高粱》获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举办群文活动超1万场次、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00个、全省智慧旅游平台上线运行、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建设启动;创排京剧《奇女无容》、龙江剧《扶贫书记》等剧目14部;实施金上京会宁府遗址本体保护项目工程,打造横道河子镇中东铁路建筑等文物精品;举办第二届全省旅发大会和第十届中俄文化大集,在西班牙、韩国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实施125个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49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45.3亿元;实行涉旅投诉先行赔付制度。

2020前瞻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实施文旅惠民、艺术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等六大工程,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举办第四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展演等群文活动,启动文旅融合公共服务示范基地建设;以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感动中国”人物马旭等为原型创作精品剧目;启动东北抗联精神陈列馆、冯仲云纪念馆、黑龙江军事博物馆建设。加快发展生态度假类旅游新品、冰雪旅游名品、康养旅游精品,引进枢纽型文旅企业和高成长型文旅项目。

上海:搭好“码头” 建强“源头”

2019亮点

大力推动文旅融合,举办“百万市民看大戏、游上海”活动,实施百余家文旅场所夜间开放,培育“黄浦江游览”“建筑可阅读”“城市公共文化客厅”“休闲好去处”“非遗在社区”等精品项目。加快推动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实施“1+6+18”重点合作项目。依托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做好旅游推广、非遗展示等工作。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和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三十届上海旅游节等重大活动,打造人民大众的节日盛会。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功能提升全覆盖,完成区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创建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承办全球顶级电竞赛事,开辟更多演艺新空间。

2020前瞻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聚焦重大任务,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布局临港新片区,打造长三角“江南文化”展示交流平台,谋划进博会场馆会址的旅游开发利用。聚焦重大民生,坚持以人为本、重心下移,织牢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健全共建共治共享公共文化治理机制。聚焦重点产业,坚持融合创新、科技赋能,加快演艺、影视、电竞、动漫、艺术品、邮轮等产业集聚区建设。聚焦重大活动,坚持搭好“码头”、建强“源头”,持续提高国际艺术节、电视节、市民文化节等活动的影响力。

江苏:以文塑旅,让旅游更有诗意

2019亮点

坚持用文化理念发展旅游,让旅游更有诗意;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让文化走向远方。营造出精品、出人才良好环境,对艺术精品创作经费支持突破1亿元,为基层文艺院团和文艺人才搭建展演展览平台,苏剧《国鼎魂》获文华大奖。进一步扩大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影响力,实现线下线上同步展演、剧场内外都是舞台、演员戏迷也是游客。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创办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抓好全域旅游建设,三地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3个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全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预计突破1.4万亿元。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率先完成“同城一支队伍改革”,人均办结案件数和获奖数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

2020前瞻

江苏将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聚焦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文旅消费对经济发展贡献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重“高原”上出“高峰”,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推动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提档升级。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十百千”示范工程和文化旅游惠民工程,实现江苏智慧文旅平台上线运行。强化融合发展理念,抓好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消费示范区建设,着力推动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重点建设区建设走在前列,办好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打造“千年运河·水韵江苏”品牌。

浙江:“文化浙江”“诗画浙江”风景好

2019亮点

围绕“文化浙江”“诗画浙江”建设主动作为。一是产业稳步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5098.8亿元;旅游业增加值3107.9亿元。二是“文化浙江”建设取得新进展。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前三季度农村文化礼堂建成2591家;地方戏曲有效保护,文艺事业持续兴盛。三是全域旅游有效开展。38个县(市、区)达到省定标准;前三季度累计建成A级景区村庄1964家。完成“四条诗路”规划编制,实施1亿元以上在建项目304个,总投资7233亿元。签署启动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协议。

2020前瞻

着力建设全国文化高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全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样板地。持续深化开展“三服务”活动,围绕“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谋划30条措施,推动文旅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序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力争文化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均不低于8%,其中旅游产业占GDP比重超8%,成为全省主导性产业。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高水平推动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高品质打造长三角旅游后花园。

安徽:徽风皖韵谱华章

2019亮点

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文旅融合快速推进,实施“五个一批”精品打造工程、“512”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全域旅游四级联建工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组织“送戏进万村”演出2.1万多场,乡村春晚2000多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国家验收。举办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成功承办“5·19中国旅游日”主场活动,发布中国旅游安全文明诚信“黄山倡议”。

2020前瞻

徽风皖韵,精彩华章,美好安徽迎客天下。展望2020年,我们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文旅融合为主线,奋力推进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我们将突出精品创作,持续推进“深扎”活动。突出惠民乐民,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突出守正创新,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突出提质增效,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突出品牌打造,推出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文化旅游融合品牌活动。突出文明诚信旅游,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广大游客安全感、幸福感。

福建:“八个着力”构筑人文福地

2019亮点

大力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创造“3个突破”: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取得新突破。闽剧《生命》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闽剧演员周虹获文华表演奖、闽剧《双蝶扇》获曹禺剧本奖、越剧演员陈丽宇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古泉州(刺桐)史迹正式确定为我国2020年参加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福州市获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权;33处文物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文旅品牌推广取得新突破:邀请姚晨担任福建旅游形象大使;在人民网举办“全福游、有全福”全媒体推介;开展全国抖音挑战赛,推出“盘个福地上热门”话题活动,播放次数达33亿;完成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世界园艺博览会“福建日”等活动。

2020前瞻

“八个着力”:一是着力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节点,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二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整合与服务效能提升;大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推进数字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三是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办好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全面提升福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四是着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出台促进文旅消费政策措施;创建国家级、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举办全省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五是打响“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聚焦品牌内涵,树立统一品牌形象。六是讲好福建文旅故事。拓展福建文化海外驿站和福建旅游海外推广中心功能,重点推进福建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交流合作。七是着力营造优质文旅环境,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八是着力加强党的建设。

江西:顶层设计为文旅发展赋能

2019亮点

一是组织了一批重要活动。如江西省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会上发布了《2019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举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及第七届江西艺术节。开设2019红色旅游博览会,现场展品销售1.5亿元,签约意向金额达22亿元。二是推动出台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如《江西省旅游者权益保护条例》《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江西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等。

2020前瞻

编制《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纳入立法计划,修订完善《江西省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细则》,优化完善《2020年度江西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方案》,推动出台《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成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街道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全面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新试验区建设;办好第二届全国采茶戏汇演、汤显祖戏剧节暨国际戏剧交流月、美术展览等重大活动;加快“一部手机游江西”项目建设,提升文化和旅游智慧化发展水平;加强旅游品牌创建,促进景德镇世界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南昌大都市旅游圈等品牌建设。

山东:丰富“好客山东”品牌内涵

2019亮点

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编制了《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持续增长,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快。秉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理念,大力实施艺术高峰战略,推出以民族歌剧《沂蒙山》为代表的精品力作。以提升服务效能为抓手,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文化和旅游独特优势不断显现。加强文化和旅游宣传推介及对外交流合作,“好客山东”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得到加强,大运河、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扎实推进。

2020前瞻

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中心任务,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集中冲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总结提炼《沂蒙山》成功经验,推动艺术精品创作再攀高峰;提炼丰富“好客山东”品牌内涵,在发展精品旅游上持续用力;举全系统之力办好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和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全力打造集工作推进、经验交流、展览交易、宣传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

河南:中原文化更出彩

2019亮点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果丰硕,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豫剧现代戏《重渡沟》荣获文华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97.99%,新改建旅游厕所1191座。坚持“抓县推市,县上突破”,推动全域旅游,新县、修武县、济源市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发展民宿促进乡村旅游,助推“三山”地区近百个山村脱贫。开发“掌游中原 老家河南”智慧文旅项目。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建业电影小镇等项目投入运营。首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牡丹奖”全球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和第二届中原文旅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

2020前瞻

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切入点促进中原文化繁荣兴盛,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推动产业升级,以提高治理能力为根本打造文化和旅游强省,重点实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文化遗产“双创”工程、“老家河南”品牌建设工程、高质量党建工程,扎实跟进太极拳申遗,着力办好第五届中国豫剧节、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2020年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持续推进文化扶贫“三千行动”和旅游扶贫“十百千万”工程,积极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中原文化更加出彩。

湖北:传承荆楚文化 提升文旅形象

2019亮点

以机构改革为统领,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两名演员获得文华表演奖,3部作品揽获群星奖;新建25个县级文化场馆,新建旅游厕所900余座,全省博物馆基本实现向社会免费开放;“万里茶道”联合申遗项目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5处文物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3个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预计2019年全省共接待游客8.1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3%。

2020前瞻

2020年着眼于“两高于一进位”的工作目标,完成好文化小康和“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做实公共服务、传承荆楚文化、壮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创建文旅品牌、扩大宣传推广、加强安全监管,统筹抓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旅游业发展,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提高群众文化权益的满意度、提升湖北文旅形象。

湖南:锦绣潇湘引客来

2019亮点

按照“两大工程五大体系”的思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主要指标持续增长,整体实力跃上新台阶。公共文旅服务体系建设由基本型向现代化迈进,群众文化活动由“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发展;文艺创作质量和效益取得新突破,文旅投资和消费成为湖南经济增长新引擎;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合作深入推进,“送客入村”成效显著,产生文旅消费22.67亿元;管理与服务并重,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稳定,文化旅游节会和品牌更加响亮,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非遗助扶贫探索出新经验。

2020前瞻

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坚持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补短板、强弱项、抓精品。加快实施“两大工程五大体系”工作思路,做到点、线、面整体推进,省、市、县三级协同发力,突出服务人民,强化惠民体系,不断丰富人民群众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生活。同时,围绕发展大局,促进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全域旅游基地和文化创意基地,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

广东:风起南粤 扬帆湾区

2019亮点

制定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行动计划,出台《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推出超过200条精品线路和历史文化游径,打造100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8个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广州番禺、江门台山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三馆一站两中心”,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9.95%;全年创作生产大型剧节目超过45部,举办“岭南风华”舞台艺术精品展等品牌活动;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外汇收入等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召开粤港澳文化合作第二十次会议、大湾区城市旅游联合会年度会议等;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74处。

2020前瞻

以融合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发挥文化和旅游的事业属性,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新时代岭南文化的精品力作。大力激发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功能,培育“文旅+”新业态。

广西:“三地两带一中心”增文旅美誉度

2019亮点

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出台系列文件支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三地两带一中心”的文旅发展新格局;全区接待游客超过8.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25%,旅游总消费突破1.0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3%;创作推出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员哈丹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舞蹈作品《打扁担》荣获群星奖;文旅基础设施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26.31亿元建成1.2万余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全区86%的行政村;出台系列文件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打造“冬游广西”品牌,不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推进文化旅游品牌创建,4A级景区达到254家;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突破年”活动,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共计223个,总投资6648.35亿元。

2020前瞻

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文化旅游强区。重点包括编制《广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进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抓好艺术精品创作和演出工作,办好文化和旅游相关展会、艺术节;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编制规划加强左右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文物保护;深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申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创建单位;加强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提升文化和旅游美誉度。

海南:扎实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2019亮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港)为主线,以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为抓手,勇于改革创新、奋力开拓进取。舞剧《东坡海南》等文艺作品受好评,“天容海色”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等重大文艺展演和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文化旅游推广和对外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前三季度,全省旅游业增加值299.21亿元,同比增长10.1%;文化产业增加值112.17亿元,同比增长1.6%。

2020前瞻

围绕“自由贸易区(港)架构下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优化文化和旅游消费环境;开展国际旅游消费年活动,加大市场开发和对外交流力度,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加强艺术精品创作,办好文艺惠民演出,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力度。

重庆:“一圈两群”助力文旅融合

2019亮点

全力打好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张牌,城市品牌不断提升。荣获2019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殊荣;推出纪录片《城门几丈高》、民族管弦乐《思君不见下渝州》、杂技剧《大禹》、京剧《双枪惠娘》等作品;提档升级1484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贫困地区送戏下乡2814场,群众文化云惠及市民2273.8万人次;完成52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投资共126.78亿元,签约重大项目140多个,签约金额4000余亿元;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夜间经济名列前茅。

2020前瞻

以“一圈两群”发展布局为牵引,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动态项目库及重大项目联合推进机制,制定文旅产业大统计考核体系和标准,打破文化、旅游行业壁垒,协调文化与旅游在项目、资金、产品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政策共享、平台共享;实施一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示范项目。

四川:让每位游客安逸走四川

2019亮点

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一条主线、六大板块”工作格局,打好了当下“破”、长久“立”系列组合拳;召开文旅发展大会、开展文旅资源大普查,成立省级政府艺术基金;承办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第二届四川艺术节,举办第五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和第六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组织“百千万”重大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创建、评选和命名工作,推动建设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组建名县、名镇、名企等八大联盟,打造文旅经济“一核五带”和十大文旅品牌。

2020前瞻

全面落实四川省委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任务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以评选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文化旅游资源大普查、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提升四川入境游发展水平、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等工作为抓手,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推动文化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