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到底是不是“书法家”?

首页 2020-02-10 12:33:46

古往今来,人们评价一个书法家的成就,往往不只是从书法本身出发,而是从各方面来考量,包括他的品格境界、文化修养、社会名望、政治地位等等。并且,在这些书法大家中,如果有人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那么他写的字也就越发受到世人的关注。因为不仅他书写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书写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人们通过他的书法,还能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发展的轨迹。而在现代史上,毛泽东大概是最符合这些评价标准的书法家了。

毛泽东到底是不是“书法家”?

毛泽东活了80多岁,在书法世界里游艺了60多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稿、手记、文批、书批、书信、诗词、题词等书法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他辩证法、矛盾论等哲学思想的淋漓尽致的发挥,还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经天纬地、笔含万物的胸怀与气概。在中国现代书法史上,几乎无人能与毛泽东相匹敌。人们对他在书法里的这番表现,除了仰慕与赞叹之外,也做过各种各样的推断。

毛泽东到底是不是“书法家”?

毛泽东 草书 题字 释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毛泽东。一九五五年六月九日。

毛泽东一生嗜书如命,其他不论,单就其点评《二十四史》来说,就足以震撼世人了。1949年后,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余,通读了这部历史长卷,有些史册和篇章还两遍、三遍、四遍地研读过,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了大量批注。在现代史上,从书家的角度来说,像毛泽东如此研读历史的大概没有几个人。由此足见其文化涵养之深。而他在文学诗词上的成就,更是常人望尘莫及。其诗境博大开阔、气势恢宏,用典形象生动,语言诙谐幽默。很多诗词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都能有纵横寰宇、吞吐山河的气势。而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上所达到的历史高度,与他“神游书海”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毛泽东到底是不是“书法家”?

1951年12月3日,毛泽东致郑振铎信札。 释文:振铎先生:有姚虞琴先生经陈叔通先生转赠给我一件王船山手迹,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今送至兄处,请为保存为盼!顺祝健吉。毛泽东,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三日。

虽然在毛泽东那个年代,每个人拿毛笔写字是很平常的事,但像他那样花心思对待书法的还是不多见的。据说从少年时起,毛泽东就偏爱临帖。1910年他考入湘乡东山书院(东山高等小学堂),此后就常常临摹王羲之的《十七帖》和学院附近东台山凤凰寺所藏的清代湘乡书法家书写的萧礼容碑。即便在战争年代,毛泽东也是临池不辍。据说长征到达延安时,他身边仅有的几件物品中就有晋唐小楷法帖。

毛泽东到底是不是“书法家”?

1958年10月16日, 毛泽东致田家英信札。释文: 田家英同志: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是否郑振铎?)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可,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毛泽东,十月十六日。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书法就更用心了。1958年,他曾请田家英向故宫博物院“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而此后的20来年时间里,他读过的书帖约有400余种。在丰泽园故居的书房里,至今仍存有毛泽东读过的大量字帖。像“二王”帖及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成了他的最爱。可见毛泽东对传统书法钻得深吃得透。不过由于毛泽东的身份特殊,他没有过多的时间有意识地用毛笔手临法帖,大部分时候都只能“心摹意临”,利用片刻闲暇来读帖。正因为毛泽东很好地把握了书法的继承与创新关系,日后才逐渐形成了自成一家的“毛体”。

毛泽东到底是不是“书法家”?

毛泽东 草书 忆秦娥·娄山关(局部)

除了临帖,毛泽东对书法的喜爱,也到了书法生活化、生活书法化的境地。战争年代,他曾交待警卫员陈昌奉:“我到哪里,不吃饭、不洗脚也要先把‘文房四宝’摆放好,随时让我工作学习。”而跟随毛泽东走南闯北的用来装“文房四宝”的那个挎包,据说就是贺子珍亲手用江西农村的整块蓝土布缝制的。

毛泽东到底是不是“书法家”?

草书 左思 咏诗八首之一 释文: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凌(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逞(骋)良图。左眄凌(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总之,毛泽东之所以在书法上有这么高的成就,一方面与他丰富的革命实践相关,另一方面与他扎实的“字外功夫”是分不开的。应该说,毛泽东书法就是“字内功夫”与“字外功夫”完美结合的典范。而这种完美的结合,也使他具备了充分的能量与实力把其哲学思想落实到了书法创作中来。

毛泽东到底是不是“书法家”?

草书 七律 登庐山 释文: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望洋看世界,热肤挥汗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到底是不是“书法家”?

草书 清平乐·会昌 释文: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调寄清平乐《1934登会昌山》。

毛泽东到底是不是“书法家”?

草书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释文: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未(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到底是不是“书法家”?

草书 沁园春·长沙 释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峦(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右《沁园春》一首。

审校:黎斐 责编: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