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精忠承母训 热血报家国

首页 2020-02-14 10:17:50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抗金名将岳飞留给我们的,除了气吞山河的壮烈,莫须冤死的悲戚,还有一段精忠报国的热血家训。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多次讲述过岳母刺字的故事。

岳母刺字的故事给总书记留下了怎样的记忆?总书记为何多次讲述这个故事?新时代,我们重温这个故事,又会有哪些新的感悟?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精忠承母训 热血报家国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九百多年前,抗金名将岳飞留给我们的,除了气吞山河的壮烈,莫须冤死的悲戚,还有一段精忠报国的热血家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应引导孩子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精忠承母训 热血报家国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说:“我从小就看我妈妈给我买的小人书《岳飞传》,有十几本,其中一本就是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精忠承母训 热血报家国

917年前,岳飞的母亲姚氏在一个普通农家,生下了岳飞,取字鹏举,希望儿子做人正直、奋发有为。姚氏极其重视对岳飞的教育。纸笔太贵,她就用树枝在沙地上教岳飞识字。自己省吃俭用,也要送岳飞去学堂读书。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精忠承母训 热血报家国

岳母姚氏性格刚直,思想开明。相传有一天,岳飞的几个结拜兄弟来找岳飞拦路抢劫,被岳飞拒绝了。岳飞还规劝他们不要图财害命。岳母听说之后内心十分高兴,但是仍然告诫岳飞,人穷,志不能穷。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精忠承母训 热血报家国

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首都,将东京城抢掠一空。国破家亡在即,岳母勉励岳飞保家卫国。她担心儿子在复杂局势下思想动摇,临行前在儿子脊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个字。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精忠承母训 热血报家国

可能在我们大家的记忆当中都是米字旁的“精忠报国”。但是,如果说岳飞背后有刺字的话,那就应该是“尽忠报国”。因为在当时,岳飞只可能说他自己是竭尽全力,尽其所能地去报效国家。而我们大家记忆当中的“精忠报国”,其实是后人对岳飞的一种评价。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精忠承母训 热血报家国

岳母刺字的故事千百年来家喻户晓。虽然它缺乏史料的有效支撑,但是不妨碍它成为我们传统文化中宝贵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岳母作为一个平凡的母亲,在家国危机的关头,激励儿子保家卫国。这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家国情怀在文化传承中重要的精神基因。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精忠承母训 热血报家国

位于河南省汤阴县的宋岳忠武王庙就是岳飞庙,又名精忠庙。门口的“忠”、“孝”二字,是岳飞对母训的躬亲践行。公元1129年,岳飞的家乡被金兵占领。岳母托人传话给岳飞,“无以老媪为念也”。岳母这份舍己为国的大义情怀,深深影响着岳飞。二十载从军岁月,岳飞同金军战斗数百次,所向披靡。尽管秦桧等奸佞小人百般诟病阻挠,他却始终不屈,宁死不自诬。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非常重视家风建设。精忠报国,忠义传家,这就是优良家风的重要内容。它传承的是社会向善的精神之钙,是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岳母刺字的故事,就是要我们重视家风,营造爱国的情怀,严于教子,廉洁齐家。这对于我们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建设和谐社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