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讲一下行业和市场的准入门槛。一个行业,一个市场,都有一定的准入门槛。有些准入门槛对进入者有刚性的资质要求,比如电信行业、金融行业、石油开采行业、医药行业等,这些行业一般都需要特许经营;也有一些行业没有特定的准入要求,但在实际运营中,对资金规模、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服务体系建设等有隐形的要求,这些要求往往来自于市场开拓和运营自身的需求。除了一国自身的准入规则,在国际贸易中也有市场准入,指一国允许外国的货物、劳务和资本参与其国内市场的程度,各国基于自身因素关注点各不相同,准入往往是个渐进的过程,如中国金融业对于外国资本的准入就是逐步开放的一个过程。
准入门槛高低各有不同。如前文列举的电信、金融、石油开采等行业,除了国家规定的资质要求或者特许经营这一刚性条件以外,这些行业往往需要重资本投入,门槛很高,这些行业大多涉及国家安全、战略性资源行业,或者是和人民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医药。这些准入限制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市场潜在进入者设置了相当大的障碍,对于行业现有企业提供了一定的保护。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主要和日常生活服务和消费相关,无需大量资本的投入,竞争充分,利润率相对较低,需要通过规模效应和品牌来提升利润率。比如快递行业,发展初期进入门槛很低,但随着市场的发展,竞争者的逐步进入,差异性竞争格局逐步形成,对于品牌、资金的需求也不断提升。更为多见的是加工制造业,早期可能只需要比较小的资金投入就可以建起一家小厂,然后逐步扩大再生产,竞争者的加入、需求的差异化、交通和物流的快速发展,都促使生产制造企业在形成品牌的同时,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在营销网络建设和服务体系上持续加大投入,间接推动了行业壁垒的形成。
行业有壁垒,壁垒对行业内企业形成一定的保护,但这种保护也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壁垒特别高的一些行业往往由国家主导,某种意义来说形成了寡头垄断,垄断能确保企业在相对长的时间内获取比较丰厚的利润,也因此让很多企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没有真正的市场化,并未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盈利可观,但在资本市场中的估值并不高,原因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