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下简称“长三院”)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直接推动设立,是浙江省首个“引进大院名校”新型创新载体。近年来,长三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的战略规划,推动区域发展布局不断完善,并被作为唯一的创新平台被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一、坚持“广拓”发展,区域布局初具规模
这些年来,长三院积极在浙江、长三角地区广拓布局,深化发展。
1.在浙江“面”的布局拓展
构建以嘉兴总院区为主体、杭州和宁波分院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其中,嘉兴总院区的飞速发展直接推动了研究院所在地嘉兴科技城的扩容提升。长三院在杭州、宁波、台州设立分支机构,绍兴、衢州、金华、温州、丽水等地设立产学研基地,形成了以嘉兴院区为主体(总部),杭甬台等院区(中心)为辐射的协同发展格局。
2.在科研领域“线”的布局拓展
长三院整体科研工作形势向好,年科研经费总额、技术交易额均突破亿元,相继组建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应用技术合作中心、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应用酶学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呈现出“专业方向细分”“重大领域聚焦”的新特点。如,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分别牵头承担“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与智能化监督关键技术研究”“分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智慧监测控制系统设备与平台”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氢能”领域,聚集了汽车社会、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技术等7个团队,覆盖了从新能源电池、零部件到整车生产的完整研究领域,技术引领和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3.在长三角“域”的布局拓展
目前,长三角区域已成为清华大学创新资源输入最多、创新机构布局最多、合作力度最大、合作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长三院充分借助清华大学的创新资源优势,发挥好平台作用,推动筹建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重点建设“空天技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三个研究所,以及“长三角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和“云上科创实验室”两个科技服务平台,着力汇聚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科学大师,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国家战略。
二、坚持“深根”发展,科技赋能成效显著
长三院进一步凝聚科技创新力量,把自主性、原创性、核心性为标志的“硬科技”成果转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全域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体系赋能。
1.助推转型有亮点
长三院制定“深根院地合作、建设创新嘉兴”行动计划,瞄准各县(市、区)重点产业方向提供科技、人才等创新支持,共同打造形成各县(市、区)各有侧重、统一协同创新体系,形成创新资源有序分布、高效配置的全域科创新格局。经长三院牵线搭桥,国内最大的卤化丁基橡胶供应商、全球第二家可提供食品级丁基橡胶的企业落户嘉兴港区;嘉兴市首个、全国第7家获得发改委、工信部“双资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在桐乡顺利投产;全国首家科技保险公司太平科技、国资委系统的首家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南湖金融资产交易所落户南湖,有效的推动了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氛围提升。
2.重大研究有突破
长三院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700余项;自主研制的微波光子超宽带成像原理样机经专家技术鉴定,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承担主持的国家水专项获“中国环境报”整版大篇幅特别报道。如在高端制造领域,聚焦省卡脖子技术清单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在新型柔性器件、高频滤波器芯片、无铅压电陶瓷材料、高精度角度和直线位移传感设备等20余项产品性能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成果转化有进展
近6年,长三院孵化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孵化培育企业达2400余家,其中上市或被上市企业并购的企业达29家,规模超百亿的企业达12家,建有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等19个国家、省级产业平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长三院提前布局,先后设立了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浙江)、浙江省区块链重点创新平台、区块链技术研究院等创新研发平台,集聚了图灵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等一批区块链领域顶级专家,投资孵化了“嘉楠耘智”“数秦科技”“云萃流图”等10余家优质企业,项目估值超200亿元,年利税近5亿元。结合浙江民营经济特色,组建越商学堂、杭商学堂、薪火传承行动计划、台州民营经济学院、水木茶社等民营企业赋能平台,助力民营企业家精神传承,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融合”发展,深化改革取得突破
长三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坚持“企业化运作”市场导向不动摇,从机制上较好解决了“由谁来创新”“动力在哪里”“成果如何用”等三个根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创新要素融合发展模式。
1.厚植“省校合作模式”
长三院坚持“依托清华、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这一宗旨,每年与清华大学校领导会面交流并定期互访,共同研究深化合作重点工作。近6年来,依托清华大学在资源上的优势,长三院促成清华大学为浙江共输送自动化、汽车、航空航天等科技项目300余个,培训各类管理、企业人才2万多人次,毕业生628余人,设立18个研究生实践基地,并推动成立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嘉兴分院、清华附中嘉兴学校、军民协同创新研究院等重要载体,促进更多的清华资源、创新成果在浙江乃至长三角区域落户。
2.深化“成果转化模式”
长三院以“虚所实中心”改革激发创业创新的内生活力,积极利用清华大学优质的人才科技资源,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始于研、终于用”的应用技术研究模式、“一院一园一基金”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建立工程化和智库型研发中心50余家,其中50%由清华教授或校友领衔,成功助推了具有全球领先技术水平的柔性电子技术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VR/AR产业化项目、制约我国航空产业和国防实力提升的航空发动机等一批“硬科技”在长三角转移转化,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被国内外许多科技部门、高新园区、科研机构等借鉴。
3.创新“招才引智模式”。
响应全球化战略,长三院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地组建10个离岸孵化器和“海外飞地”,服务海外25万高层次人才,累计在海外孵化项目300多项。连续举办11届“海外学子浙江行”活动,成为长三角地区举办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久、交流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招才引智活动之一。在“浙江行”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内涵和外延,启动“青年才俊浙江行”,建设长三角全球科创路演中心,打造了四季呼应、全年活跃的引才活动。累计引育600余位高层次人才落户浙江,其中400余人入选国家、省级高层次领军等人才计划。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胡春江 范力洁
(转载自《长三角观察》2020年第6月号(总第1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