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科学的角度看混合战争

首页 2020-08-29 14:24:27

世界的历史有多长,战争的历史就有多长。每个世纪,战争都在进化,而战争的特点亦日新月益:军队的行动范围在变化;使用高科技武器、高技术手段;战争具有信息性;国际恐怖主义在发展等。

武装斗争手段的发展对武装斗争的内容和军事冲突的特点产生巨大影响。运用最新传统和非传统手段的武装斗争已经具有全新的特点。遂行军事斗争的方法和武装斗争的战略目标(任务)也在随政治目标的变化而变化。最多样和最完善的对敌作用方式将在任何现代化军事冲突中得到应用,包括新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类型。因此,传统及新型非传统战斗和其他影响方式的结合将催生混合战争。

从军事科学的角度看混合战争

从军事科学的角度看混合战争

如何定义混合战争

在讨论混合战争之前,需要确定这个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术语是什么意思。应该说,目前还不存在混合战争的准确定义。许多文献都对这个术语做出了各种解释。不同的专家、军事分析家也对混合战争的概念有不同的说法。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例如,维基百科中说,混合战争是一种敌对行动,在这种行动中,进攻方并不追求传统的军事入侵,而是通过结合采取隐蔽行动、破坏、网络战和向敌方境内的反对派提供支持来压制其对手。

一些美国军人认为,混合战争是未宣布的秘密军事行动,在其过程中作战方利用当地反叛和分裂势力攻击敌方的国家机构或正规军,这些反叛势力将得到境外或国内某些组织(寡头、有组织的犯罪集团、民族主义或伪宗教组织)的武器和资金支持。混合战争是将普通的非正规、不对称手段与持续操纵政治与意识形态冲突相结合。

《偶然的游击战》(《The Accidental Guerilla》)一书的作者大卫·基尔卡伦认为,混合战争是对现代冲突的最好定义,但他强调,混合战争包括游击战与国内战争相结合,也包括叛乱与恐怖主义相结合。

从军事科学的角度看混合战争

煽动示威游行引发冲突是混合战争的惯用手法

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分析家们认为,混合战争比国家之间或其他武装集团之间的冲突大得多。混合战争使用各种混合冲突方式,因为战争既可能在国家之间进行,也可能在一些非国家力量之间进行。在混合战争进行过程中还可能进行常规作战行动、游击战、恐怖活动、暴力犯罪。所有这些各种各样的行动可由各种力量进行,甚至由一个部门进行,但目标只有一个:获得最大的协同心理效应。

混合战争也可以定义为国家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预先准备和有效实施的军事、外交、信息行动的总和。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没有必要为混合战争研发新的武器装备系统,现有的武器装备已经足够。混合战争包括实现各种混合威胁:传统的、非标准的、大规模的恐怖主义,以及在其过程中使用各种技术(往往是创新技术)对抗优势军力的破坏行动。例如,密集的网络攻击、在能源领域采取的行动,等等。

根据目前大众传媒上发表的见解,以下都属于混合战争:武装力量、游击(非军事)部队按照统一的计划采取宽谱直接作战行动和秘密行动,包括各种民间力量的行动;将常规战争、小范围战争和网络战结合在一起的军事战略;在有着长期目标的灵活战略框架内采取的敌对行动,这些行动基于综合使用外交、信息、军事和经济手段以破坏敌方稳定;秘而不宣的军事行动,在其过程中作战方在当地反叛力量和分裂势力的帮助下进攻敌方国家机构或正规军等。

从军事科学的角度看混合战争

美国在“民主”“自由”等口号的掩护下,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混合战争实践

混合战争的主要形式

混合战争的主要特点是,由侵略国利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技术、资金、人力资源)进行的侵略性战争。在混合战争中,侵略国广泛使用专门的知识、技术,以及在敌境内投放间谍。在大部分混合战争中国家就是侵略者,但同时它却使用恐怖主义的战术和方法。这正是混合战争与游击战、国内战争或恐怖主义的区别。混合战争可以包罗万象:贿赂、讹诈、欺骗、利用人质、恐怖活动、挑拨离间。

军事政治分析家A·伊拉里昂诺夫阐述了混合战争以下各阶段:第一阶段为非军事阶段,采用精神、心理、经济和外交措施;第二阶段是旨在迷惑敌方政治和军事领导人的特别行动,为此采取的手段是泄漏关于命令、指示和指令的信息;第三阶段,恐吓和贿赂军事和政治领导层,以使其不履行自己的职能;第四阶段,通过宣传为破坏社会稳定创造条件,目的是引发社会不满,社会经济紧张(针对当局的游行示威、抗议、反抗等);第五阶段,设立禁飞区,使用雇佣兵;第六阶段是为发动突然军事行动而进行的广泛的侦察行动;第七阶段,对空军和防空部队持续采取挑衅行动;第八阶段,占领其余的抵抗区域,在特种部队的帮助下消灭敌人的残余力量。

因此,根据军事分析家们的观点,混合战争是冲突频率和强度更高、更多样化、模糊不清的战争形式;进行战争的既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非国家力量;在进行常规作战行动时采用游击战术、恐怖行动、犯罪暴力,这些各种各样的行动由不同的力量进行,甚至一个部门进行,但目标只有一个:获得最大的协同和心理效应。

A·马纳钦斯基在其文章中指出,混合战争不是新概念,应用起来非常方便,美国已经在全世界进行这种战争数十年。首先因为世界舆论可以不把它描述为战争,而是反对专制,争取自由的崇高斗争。军事分析家缪勒认为,混合战争包括3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最后阶段。

在准备阶段(可能持续数年),侵略国领导层积极运用情报机关,为下一步侵略创造意识形态、政治和军事先决条件。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国家权力系统,包括加强对其活动力各领域的控制;对己方民众进行意识形态工作,以团结在民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保卫本国价值和利益、与外部敌人斗争、在“堡垒被包围”的情况下斗争等思想周围,并最大限度地削弱各种表现形式的反对力量;占领敌国信息空间,并为己方利益服务,以形成必要的社会情绪;破坏侵略对象国的国家政权,包括:贿赂有影响的政府官员、政治活动家和强力机构领导人;推动有影响的代理人在国家权力机关中担任职务;挑起各种政治力量(首先是意识形态相近和被收买的党派和运动)之间对抗并对其控制;通过刺激国内政治、民族和宗教冲突造成民众分裂(包括成立和支持各种党派、运动和组织);全面削弱侵略对象国,破坏其民众对当局的信任,通过挑起社会经济问题和其他问题(包括采用贸易经济战和能源战的方式)在社会上传播抗议和分离情绪;损害敌国对外、对内政策的威信,通过采取积极的信息行动,强迫其领导层和民众接受某种思想和文明价值。

从军事科学的角度看混合战争

混合战争对社会的损害不比常规战争小

在实施阶段(一般长达1年),对具体国家进行隐蔽侵略,以直接实现既定目标。一般采取以下步骤:在侵略对象国组建由当地反政府力量组成的非法武装部队,并吸收其情报机关工作人员、雇佣兵和武装分子参加;在政治、社会经济、教会和民族的基础上挑起内部冲突,并刺激其演变为民众的大规模表达,激化社会反抗行动,煽动示威者与执法机关的冲突产生骚乱;从全国或当地反对政治力量代表中确定(任命)抗议行动领袖,由其建立备用“权力机关”;抗议行动参与者占领(在非法武装部队和侵略国情报机关的援助下)政府建筑物和重要的交通、工业基础设施,封锁(利用平民作为“肉体盾牌”)强力机构;侵略者的武装力量冒充当地武装部队(“自卫队”“民兵”等)进入侵略对象国领土,以帮助反对派和分离分子夺取国家或个别地区的权力,同时侵略国的正规武装力量可能站在侵略对象国合法政府的敌人一面,暗中参加作战行动;采取支持侵略对象国内反国家力量的大规模信息行动,并损害其领导层的威信妨碍其国内法制的正常运行。

在最后阶段(行动时间没有限制),侵略者为了巩固自己在侵略对象国的阵地而开展以下工作:全面支持侵略对象国的新政权(原来的反对派)或个别地区的分离政体(包括成立分离势力的权力机关和强力机构);支持就确定侵略对象国的内政外交方针、其地区的地位等进行“全民公决”,支持“选举”中央和地方权力机关;支持侵略对象国自我宣告成立的国家组织合法化,假装调停和平谈判以拖延当地形势调整进程。同时,侵略国无论如何不承认其作为冲突一方的角色;为确保自己在侵略对象国的长期(或永久)军事存在(以“维和部队”或武装分离部队的形式)及实现其他利益(包括经济利益)而创造条件。

在2017年哈萨克斯坦的军事学说中,混合战争被表述为混合的斗争方法,即综合运用武力(包括特种作战部队、私人武装、对方境内的安保公司)、非军事手段来实现军事政治和军事战略目标,以及利用其他国家、恐怖组织、极端组织和分离运动的潜力以破坏对方境内的局势稳定的方法。

从军事科学的角度看混合战争

俄罗斯被禁止参加2018年冬奥会,也是混合战争的一种手段

同时,通过分析在某些国家正在进行的混合战争,应该指出,在这些作战行动中,除正规部队外还使用非国家执行者的部队:受意识形态驱动的武装分子、犯罪组织、私人卫队、私人军事公司、国际雇佣兵、外国专家。

目前超级大国进行的混合战争的各种形式正在世界上清楚地呈现,包括各种金融制裁,禁止外国人进入某些国家,石油禁运,人为降低石油、外汇(包括美元)价格。也就是说,侵略国对某个国家有很多旨在破坏后者内部局势稳定的影响方案,这一点正在变得更加明显。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混合战争是一国或一些国家联盟针对他国采取的,旨在破坏政治制度和经济稳定并推翻现有政权(可通过传统、非正规、犯罪、制裁(经济)、信息、网络战和其他行动)的,分阶段的、目标明确的、预先制定计划的行动。

混合战争的内容可以是:政治讹诈;在一国境内组织破坏工作;国际经济限制(制裁);不满方抗议示威;破坏一国特别保护的战略目标;颜色革命;使一国误判形势并被迫分散力量;对一国全境的国家安全系统的关键目标施加协调的点状作用(打击)。

与此同时,从长期预测国际形势发展的角度可以推测,国际安全架构将受到世界各地军事冲突的震荡,其主要进行方式正是混合行动(战争)。同时,传统作战方式的作用不会下降。

版权声明:本文刊于《军事文摘》杂志。作者:蓝 山 编译。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转自《军事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