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水稻的面积和产量都呈增长状态。中国大米进出口情况如何?而未来中国稻米产业应如何发展呢?
中国稻米产业的这七大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2004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激励政策,我国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占全国粮食总产35%,仅次于玉米居第二位。近两年,国家主动调减东北地区寒地井灌稻、长江流域低质低效水稻,加之种植效益持续低迷,我国水稻面积呈逐年下降态势。
2015年,中国水稻面积增长至3078.4万公顷的历史高值,产量达到21214.2万吨,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加240.5万公顷和3305.4万吨,增幅8.5%和18.5%。2019年,水稻面积2969.4万公顷,产量20961万吨,与2015年相比分别减少109.0万公顷和253.2万吨,减幅3.5%和1.2%。
中国稻米产业的这七大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中国稻米产业的这七大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进入21世纪,我国大米净出口量经过前3年的增长后,从2004年开始出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11年出现逆转,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
2012年以来,国内大米价格水平显著高于国际市场,尤其是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大米价格相比差距更大,大米进口量不断增加。
2012-2019年,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375.4万吨,最高的2017年达到402.6万吨,造成“国米入库、洋米入市”,累计出口大米仅786.9万吨。
2019年,大米进口254.6万吨,出口274.8万吨,净出口20.2万吨,继2011年以来首次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中国稻米产业的这七大发展方向,值得关注
人口增长是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的原始动力,作为生产和消费稻米大国,2030年我国人口将接近15亿,如何保障稻米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已经给我国稻米产业的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未来,中国稻米产业发展方向:
1、坚持生产稻米自给自足,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2、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进行稻米贸易;
3、大力提升我国稻米产业化水平;
4、加快水稻产业快速发展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产业发展的现代装备能力;
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稻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支撑能力;
6、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发展的市场竞争能力;
7、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能力。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文章仅用于行业交流,不代表本号观点
编辑:品牌农业研究Brand。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