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生产制造能力强,但质量品牌效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意大利制造”的纺织品和服务以精良品质享誉全球,产业集群则是其盛名背后的强大支撑。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历史悠久,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自发形成,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的演进过程,总结其发展经验,对我国纺织业质量品牌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一、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
普拉托(Prato)纺织产业集群是意大利最重要、最具规模的纺织中心之一,其演变经历了低水平发展、快速壮大、结构优化、产业生态升级四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历程的缩影。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自然生产阶段,集群初步形成。普拉托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Toscana)东北部,自12世纪开始从事纺织品生产。二战时期,普拉托纺织产业主要有两种生产方式,一是大型垂直一体化公司生产地毯、军用毛毯等低端产品,出口到非洲、印度等市场;二是小公司群体为服装市场进行分包生产。二战后,随着非洲、印度等市场的快速萎缩,大型垂直一体化公司纷纷解散,而小企业群体分包生产的方式得以发展,并形成产业集群雏形。这一时期,普拉托生产水平不高,主营业务是通过回收材料制作粗纺羊毛,但其创造性地引入尼龙,与羊毛交织一起,满足了服装业对轻薄织物的需求,使其生产的纺织品更具竞争力。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重视产品创新,集群发展壮大,品牌在时尚界崭露头角。在此期间,消费者开始追求时尚,服装市场需求突出了多样化、差异化、不稳定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为满足新的需求,普拉托产业集群重新定位,从以产品为导向的羊毛加工区逐渐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时尚纺织区转变。普拉托创新了更多产品和生产技术,发展出针织物、涂层织物、植绒织物、非羊毛纤维等天然及合成材料。普拉托产业集群新颖、多样的产品及其满足复杂服务需求的能力,使其越来越受到时尚界青睐。
第三阶段:20世纪80至9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集群创新整体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使品牌优势持续巩固。20世纪80年代,欧洲受到经济危机侵袭,经济整体下行,普拉托纺织产业集群发展速度也随之放缓。特别是到了80年代后期,粗纺羊毛市场的快速萎缩,促使普拉托以粗纺羊毛这种传统初级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加速破产。据统计,在此期间有28%的工人失业,37%的公司倒闭。为了化解危机,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普拉托对产业发展重点方向进行了调整。一是加大了高附加值终端纺织产品的创新;二是大量投资生产设备,特别是针对终端纺织产品的精加工设备,使纺织机械产业成为当地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初级产品市场的继续萎缩和对终端产品生产设备投入的加大,初级产品生产企业继续被淘汰,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则不断增加,普拉托纺织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也促进了产业集群在90年代继续向前发展。
第四阶段:21世纪至今,产业生态升级,品牌优势显现。进入新世纪以来,普拉托面临欧元汇率上升、具有强大制造能力的新兴国家日益融入国际社会,以及外国移民入意办厂(以中国移民办厂最为典型)等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普拉托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分销网络和品牌建设,促进相关企业和机构进一步集中;二是产业向供应链下游转移和国际化发展,以创造更多价值,增强经济实力。同时,普拉托依靠持续的创新能力、精益求精的质量管理以及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吸引了Gucci、Prada等诸多顶级时尚品牌在此建厂,借由这些顶级时尚品牌成为“意大利制造”的重要代表,进而发展成享誉世界的纺织产业集群。
二、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质量品牌发展经验
重视创新意识与能力。自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伊始,“创新”就在其演变历史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组织方式创新。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多以小企业为主,小企业间不断细分流程,提高各自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分工合作,完备产业链,联合增加科技投资,以对抗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环境。二是工艺创新。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工艺流程与机械设备改进,勇于尝试先进技术,以保持业界领先地位。三是产品创新。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非常推崇时尚创意,在产品设计上不断创新,同时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获得更多价值。
巩固质量品牌优势。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十分重视质量品牌建设,尤其是高端产品与奢侈品牌企业。20世纪90年代起,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为了避免在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有计划地逐步升级产品。以皮埃蒙特大区(Piemonte)的比埃拉(Biella)纺织产业集群为例,为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困境和新兴国家的低成本挑战,产业集群内几家龙头企业率先转为生产山羊绒、羊驼毛、骆马绒等豪华面料,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重视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升产品的品牌效应。事实证明,在全球价值链中,质量和品牌优势带来的价值远大于成本优势。这一策略无疑是成功的,目前比埃拉纺织产业集群不仅闻名世界,更孕育出Ermenegildo Zenga、Cerruti 1881、Loro Piana等时尚奢侈品牌,形成了强大的品牌溢价。
健全服务机构。在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发展中,产业服务专业机构的作用受到广泛重视。这些服务机构属于集群的公共组织,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多家企业或其联合拥有,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提供业务发展的全方位服务,包括信用担保、获取市场和技术发展信息、客户评级、咨询、培训、创新支持,以及垃圾处理、污染控制、质量鉴定、产品检测、商标推广、产品推广和组织展览会等。例如,位于卡尔皮(Carpi)针织产业集群的CITER,这家服务机构由地区发展委员会、行业协会和近500家中小企业共同所有,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款式革新、技术引进与创新、分包商获取等服务,全面带动了集群内企业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进而推动集群市场交易繁荣发展。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意大利纺织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将本地供应链视为业务成功的核心,认为本地供应商供货质量好、效率高、听从指挥并易于控制。为了维护和稳定供应链、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乐于投资本地供应商的培训与创新,为其提供培训课程和研究设施。此外,龙头企业与其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采用激励措施,鼓励本地供应商在国际化战略中成为其坚定不移的追随者。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整个产业集群生产效率、创新能力普遍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打造了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
培养多层次职业人才。意大利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源源不断地为产业集群输送多层次人才。职业高中是意大利职业技术教育的强项。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一样都是五年制,但职业高中学生不仅比普通高中学生多掌握一门技能,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易于直接就业,而且也可选择进入大学的相应科系继续深造,属于“双保险”,所以更受意大利初中毕业生青睐。职业高中制度为意大利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工人。同时,意大利还设立了各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政府出资对各类就业对象进行无偿培训和专业化训练。此外,意大利职业教育内容设计全面、精细,培养可以设计和生产高品质产品所需的各种能力。例如,服装专业的学生不仅学习专业技能,也要学习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骨骼结构,以加强对人体的了解,让纺织面料、服装舒适度更好。此外,还要学习历史、艺术、文化等更广泛的课程,为其在职业方面的持续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三、几点启示
提高产业集群质量品牌意识。产业集群所在地政府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产业集群质量品牌培育,增强产业集群质量品牌建设的主动意识;另一方面,要利用市场机制,激发集群内企业重视质量、培育品牌的动力,夯实产业集群质量品牌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引导企业将质量品牌意识融入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中,制定质量品牌长期发展目标,并与产业集群质量品牌发展战略协调一致,推动企业质量品牌与产业集群质量品牌融合发展。
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质量品牌发展策略。一是立足本地核心优势,制定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策略。纺织产业集群应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挥特色优势,向时尚创意方向升级,避免“大而全”的发展而丢失本地产业特色。推动高端要素向特色产品研发生产领域集聚,通过标准引领,个性化定制、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以及加强检验检测,生产难以复制和模仿的高质量产品,形成独具特色的集群代表性品牌。二是对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质量品牌提升策略要各有侧重。对于龙头企业及其配套供应商组成的垂直型产业集群,要进一步细分生产流程,明确分工,提高配套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市场反应速度,以协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提升品牌影响力。对于同类型企业聚集、尚未产生龙头企业的水平型产业集群,要统一集群内的技术门槛和质量管控流程,用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升集群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运用创新手段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品牌。质量品牌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创新是产业集群质量品牌活力之源。在质量方面,大力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生产、可靠性设计、过程控制和质量追溯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顺应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逐步引入数字化质量管理、智能质量管理、供应链质量管理,提高产业集群的质量管控能力。在品牌方面,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从贴牌制造(OEM)向原始设计制造(ODM)、自有品牌制造(OBM)转变,培育产业集群的特色产品,形成知名区域品牌。同时,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品牌建设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利用社交电商、微商、网红直播等新手段,拓宽品牌营销方式。
增强产业集群质量品牌提升的保障能力。一是建立技术创新、标准研究、质量诊断、检测认证、品牌运营和金融信贷等公共服务机构,完善专业化、配套化服务环节,破解产业集群质量品牌的共性问题。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培养懂技术、懂质量、懂品牌、懂营销的多层次人才。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联合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建立常规性员工培训制度,有计划地提高技能素质。三是依托产业集群,建立行会协会等组织,并发挥其在监督自律、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作用,组织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产业集群特色产品标准,健全产业集群品牌培育体系,开展质量品牌的相关交流合作、宣传推广活动,扩大影响力。
发挥三类企业在产业集群质量品牌方面的引领作用。一是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产品创新、质量管理、品牌价值等方面拥有较强优势,具有示范和标杆作用。龙头企业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挑选与管理,促使本地供应商注重质量品牌建设,进而会带动整个产业集群提升质量品牌。二是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一般具备知识、技术、人才优势,可通过产品、工艺、技术、设计创新等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具有成为“隐形冠军”的潜力,是产业集群质量提升品牌形象的新生力量。三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将为本地产业集群带来国际化视野和先进的质量管控经验,通过关联、示范和竞争效应促进本地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同时,其自身品牌效应也会对所在地产业集群品牌提升产生积极作用。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ccid-2014”
作者丨赛迪智库科技与标准研究所 张百茵 陈娟 付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