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全社会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水平,是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的有效举措,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重视垃圾分类,垃圾强制分类时代,垃圾分类市场潜力巨大。
政策支持生活垃圾分类产业发展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垃圾分类是制约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也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再利用困难的根源之一。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2017年初,发改委及住建部联合下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46个试点城市先行先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级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文明试验区具备条件的县城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鼓励其他地区积极提升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覆盖水平。支持建制镇加快补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设施短板。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生活垃圾产量增加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垃圾产生大国,且随着经济稳步发展、民众生活消费水平、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走高。2016年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18850.5万吨,2019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增至23560.2万吨。预计2021年我国生活垃圾产量27097.2万吨。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垃圾分类工作初见成效
“十三五”时期,各地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开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行焚烧处理,进一步健全收运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处理结构明显优化,为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6个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示范引导,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86.6%,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约50万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有较大提升。
尤其是,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成绩突出。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违者将被依法予以处罚。在法律法规和社会氛围的双重倒逼下,上海垃圾分类效果正在显现。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执行两年,居民习惯已养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湿垃圾分出量同比有明显增长,而干垃圾处置量同比减少,居住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双双达到95%。具体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6375吨/日,同比增长57.5%;有害垃圾日收运量达到2.57吨/日,同比增长三倍有余;湿垃圾日收运量9504吨/日,同比增长27.5%;干垃圾处置量约1.42万吨/日,同比减少20%。
数据来源: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生活垃圾分类市场潜力大
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文件,表明政府已经意识到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此次垃圾分类重视程度之高、推广力度之大超出预期,市场普遍认为这对于垃圾分类前端制造、中端收运、后端处置等固废产业链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安信证券有研究报告测算,到2020年垃圾分类服务全国市场规模超过610亿元。源头和中间环节理顺后,完成分类的生活垃圾将涌向末端,对末端处理能力提出挑战。安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十三五”期间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而东方证券有研究报告指出,以上海模式向全国城市人口推广,中国分类垃圾市场规模超过1960亿元。
资本看好垃圾分类市场
庞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投资人和创业者纷纷进场,成为当下创投行业的一大热门。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垃圾分类相关的企业注册量呈现增加的趋势。2016年垃圾分类相关企业注册量不足1000家,2020年的注册量为3775家。
资料来源:企查查、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垃圾分类概念股汇总
垃圾分类可以使垃圾资源利用利益更大化,给产业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具有大力推行的必要性。从产业链协同角度而言,前端的垃圾分类服务、中端的垃圾分类转运、终端的厨余垃圾处理、渗滤液处置、垃圾焚烧等相关企业均将从中受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了中国垃圾分类概念股供读者参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