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的颠覆性使命

首页 2021-09-23 14:23:24

电车好还是油车好,老百姓众说纷纭。

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性大问题大趋势,绝对不是只言片语可以说清楚的。这是历史因素,环境因素,我国资源特点因素,后续国家战略因素等等造成的。

我浅谈几点。


电车的优点和缺点都特别明显,这也是老百姓争论的主要论据。

优点:

提速快。因为电机驱动,根据电磁场理论,电机产生的力矩就是最大的。对于电车而言,瞬间即可爆发出最大扭矩,也就是车子力气大。对于城市走停频繁的驾驶环境,电车特别实用。

省能量。电机没有怠速,不存在内燃机的怠速油耗之说。停下来,电机就不工作,不消耗能量。这和汽车自动启停功能还不一样,内燃机如果频繁的启停,对于发动机变速箱的磨损是加剧的。另外电车可以进行能量回收,刹车下坡时对电池进行补电,也有利于能量的节省。

保养省。通常家用车5000-10000公里,或者一年需要保养一次,有相当的费用、时间及环境成本。电车由于没有内燃机和变速箱,除了空气滤清器按时更换,其他需要保养的类目很少,保养周期也很长。在保养这块,电车费用和时间是很省的。

更环保。内燃机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为主的废气,对于城市环境有很大的污染。电车行驶用电过程,可以说是零排放的。

舒适性好。由于电车是电机带动的,没有变速箱换挡顿挫,电机瞬时最大扭矩,那么体现在加速时会非常平顺线性,而且提速特别快。不是高速的情况下,电机传入驾驶室的噪声比内燃机是小得多的。只有胎噪和风噪,整车震动也小得多。静音体验和乘坐舒适感总体上好过同等价位的内燃车。

费用低。通常混合路况通行,一台家用燃油车每公里综合成本0.5元以上的成本。如果是电车的电量费用,每公里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应该不到0.1元。


缺点:

里程焦虑。电能的储能过程要兼顾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需要一定的充电时间和对冲电电流进行阶段性调整,以保护蓄电池的耐用性和蓄电能力。如果电车长距离行驶,里程焦虑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尽管现在不少电车有这400-500公里的里程能力,但是对于长途驾驶,还是欠缺的。

充电难。许多老旧小区车位紧张,车位小,充电桩改造不方便。节假日服务区,充电桩少车子多,很难排上队。周边专用充电场所,快速充电过程也需要60分钟左右时间,等候成本也很高。

温度影响。当气温低于25度,每降低1度,锂电池蓄电能力降低约1%。如果气温是0度,那么电车里程将缩减30%,如果气温是零下20度,那么电车里程将减半。

冬天空调。冬季寒冷,电车电池蓄电能力大打折扣,如果再开制热空调,里程势必锐减。冬季天冷的地方用起来就有非常捉急了。燃油车冬季空调那是自带福利,优势明显。

电池充放电周期,以及更换电池组成本高,也就是保值问题。许多朋友还会担心电车,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是不是什么时候一下子蓄电能力就差了。换一组电池要好几万,也就是二手车贬值率太高。


国内汽车保有量因素。

截止2021年7月初统计,国内汽车保有量达2.92亿辆。这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需要算好这笔巨大的石油消耗账,环境污染账,难度和压力相当大。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却没有国际原油定价权,工业血液石油配给主动权在外国手里,经济上非常吃亏,战略上也很被动。


国内车企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因素。

作为最大汽车生产消费国,国内的各大汽车企业,由于起步晚,自主研发能力还是相对落后的。合资品牌厂,主要靠引进国外成熟车型进行销售,掌握的核心技术乏善可陈,大部分利润也是外国人拿走。所以就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技术块而言,我国内燃机汽车工业竞争力还是相对不足的,要接近国际水平,没有大几十年的时间是不现实的。许多朋友不明白,造汽车就这么难吗?

是的,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对于基础研究领域的沉淀要求太高了。气缸升功率,变速箱耐用性,材料,特种钢材冶炼锻造加工,高端数控车床,精密仪器等等,这些都需要巨额的投入和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甚至一个好品质轴承,举国之力造不出都是很正常的。为什么我们可以进口世界上最好的汽车,只要给钱都可以买到,因为拆开,根本仿造不出来。关键还有成千上万的专利问题,处处限制着你的发展。


中国化石能源结构特点。

中国石油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贫瘠。

中国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矿产区都不在沿海发达地区。


中国电能源结构。

以煤炭为主的火力发电成为中国电力资源的主力,火电占到68%的总发电量。

中国水电占总发电量的19%。

中国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占总发电的9%。

中国核电发展迅猛,由于冷却因素,核电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核电占总发电量的4%。


中国的电力工业大布局。

国家电网的特高压输电网技术领先全球,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我给大家讲解一下。

电是很特殊的一种能源,装机容量、实际发电量、负载用电量、电网传输消耗率是几个很关键的指标。

通俗的讲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一个水电站,装机容量是额定的,枯水期一度电都发不了,丰水期可以按装机容量百分百发出电。水电站夜里发出电,但是夜里电网用电是低谷,负载用电量很小,这些多余的电能怎么存储利用起来也是很有讲究的。

新疆和东部沿海有2-3个小时的时差,下午6点沿海工厂都下班了,新疆那边还是艳阳高照,太阳能还在不断发出来电来。

如果把新疆的电并入电网,从新疆传到东部,用普通高压输电,传送效率就太低了。因为电的传送热消耗水平和电流平方成正比,和电阻成正比,额定功率的电能传输,通过升高电压,就可以降低电流。举个简单例子,电压升高一倍,电流只有原来的一半,那么电流的平方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也就是电压升高一倍,电能传输的线路损耗降到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中国电网的强大,在于长距离跨省区的特高压传输网,省内超高压传输网,地区内高压传输网的立体组网非常完善,在投入和安全最优化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证了电力输送过程的效率。这点难能可贵,电塔的搭建维护,冰雪天高温天的考验,就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很不简单的。


简介比亚迪,宁德时代。

比亚迪是做电池起家的企业,在锂电池领域有着雄厚的技术基础。后来开始做汽车,在汽车领域也有很强的经验积累。所以比亚迪电车的产品力是拿的出手的。

宁德时代是电能存储领域的后起之秀,国家为什么如此看重这家企业。

因为上面讲到,电发出来后,已经解决了传输效率问题,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如何存储好电能,尤其将用电低谷期的电能存储好,利用好对于国家而言极其重要。


举一个身边最好的例子,上海公交车的迭代。

曾几何时,上海的公交车基本都被电车取代了。驾驶轻松,运行平稳,力道十足,没有噪音,没有废气排放的新能源电力公交车广受好评。现在的公交车充满电可以跑300多公里,这对于城市营运来说搓搓有余了。晚上开到公交总站,插上专用电桩,将波谷电变废为宝。

还有一个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例子,动车组和高铁。

同样立足国家电网和能源布局,我国高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许多人说,电车不是用电吗,电是煤炭发出来的,还不是有污染。

我来回答:首先电车用电的电机驱动能量转化效率是比内燃机热转化效率要高出许多的。其次现在的火力发电厂,在污染控制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相比汽车的尾气排放污染,火力发电厂的集中污染控制可以忽略不计,中国电网传输损耗也控制得很好。城市交通拥挤,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极其严重,是城市PM2.5的主要污染源。

许多人说,电池寿命短,处理废电池对环境污染会很大。

我来回答:电池充放电技术不断改进,一台家用电车,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十来年内,电池蓄电能力应付衰减问题不大。后期国内对于废电池的利用技术配套都会完善,而且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推出,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许多人会说,市区充电难,长途服务区充电难问题。

我来回答: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配套产业的发展也是这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永远是同步进行的。充电技术会改进让充电时间大幅缩短,充电桩国家会通过政策倾斜进行数量上的提升。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国家一定会解决。

许多人会说,电车二手车折旧台大,不划算。

我来回答:如果一台普通家用车10万公里处理,正常来讲10万公里保养和加油,电车比油车差不多会省4-5万元。一台普通经济型家用车,二手价差不多就是4-5万。所以这不应该是考虑重点。


为什么电车一定是中国的未来。

钱学森老先生,在很早的时候就给中央领导献策,说中国在未来可以大力发展电力汽车,实现全面的弯道超车,不再受限于人。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中国人性格内敛低调,为了这一目标党和国家领导自上而下已经做了长久的布局和长足的发展。时至今日,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电力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必将领先世界主导全球。

其一:中国的能源结构和超强的电网能力,注定了我们时机成熟一定会优先发展电车。

其二:燃油车的技术壁垒和专利问题,注定了电车弯道超车的重大历史使命。不让外国人在中国开厂挣钱,却把污染留在中国。

其三:摆脱大量石油进口的不利局面,扬长避短,打造我国独立自主的交通局面和能源大局。

其四:环境是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燃油车的减少,PM2.5将成为历史。

其五:依托高铁,电车的产业革命,我国的芯片业,电池业,车辆制造业都会取得巨大飞跃。同时我国电力体系调整会不断加速,水电,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能等发电占比将不断上升。进一步保护我们的环境。


当柯达还在沾沾自喜的时候,数码相机已经预定了未来。

当数码相机大行其道的时候,智能手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


一项颠覆性的改革是很不容易的,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自主局面的电车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


 

免责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及原创者,本网是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